探月之后 登月是必然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5日14:50 厦门网-厦门晚报

  ▲不露声色的栾恩杰。

  文/徐雁宁 艾咏梅 马宗远 图/刘东华

  昨天上午,中国科协副主席、科普专委会主任栾恩杰率队来厦调研,下午就乘机离开厦门,不到20个小时,他马不停蹄深入基层了解厦门的科普情况。

  此前,栾恩杰分别在福州、泉州调研,在每座城市停留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一天。他对本报记者说,还有太多事情在等着他,所以不得不缩短行程。

  他所说的“太多的事情”,就包括国人翘首期盼的绕月工程。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绕月工程总指挥。

  所到之处,他受到了热烈欢迎,他显然知道人们欢迎他什么,但他不露声色。

  在厦期间,他的行程安排得太满了,连几分钟的空闲都没有。在有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下,本报记者有幸在车上与这位总指挥直接面对面。

  一提绕月,三缄其口

  栾恩杰健谈,关于厦门的科普,他侃侃道来,但一提到绕月,他便三缄其口,说:“今天我们不谈月亮。”

  看到记者面露难色,他说,“嫦娥一号”卫星还没有发射,我们不能谈得太多,现在是少说多做,等到“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以后,欢迎你到北京采访。

  不谈月亮,那就谈“神五”。杨利伟乘坐“神五”飞向太空,成为遨游太空的第一个中国人。当时栾恩杰是副总指挥。

  对这个话题,栾恩杰没有设防。他说,东方红卫星的发射是中国航天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第二个里程碑。

  指挥完绕月,让年轻人接棒

  那么第三个里程碑呢?栾恩杰说,是绕月工程。

  此前,栾恩杰曾经说过,“我们是充分利用成熟技术和现有的航天基础设施,来开展绕月探测工程。”中国航天40多年发展的经验积累,尤其是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为绕月探测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67岁的栾恩杰和这三个里程碑都有密切关系,他显然对自己的航天生涯感到满意。他说,绕月工程可能是自己最后指挥的航天工程,今后的工作要由年轻人去承担。

  中国人近期还不能登月

  他退休前,中国人有望登上月球吗?

  栾恩杰曾经说过,人类开展月球活动归纳为探月、登月、驻(住)月三个阶段,探月是对月球情况进行了解;登月是指人登上月球,进行直接接触;驻(住)月分两个层次,驻月是人携带设备登陆月球后,人很快返回,设备仪器长期驻扎月球开展探测,住月则是人在月球上长期居住、生活和工作。中国开始实施的绕月探测工程只是第一阶段的第一步。

  栾恩杰说,中国人近期还不能登上月球,中国目前还不具备登月能力,当然也不可能有明确的登月时间表。毫无疑问,探月也是为未来登月做技术积累和准备,“探月之后,登月是必然趋势”。

  至于近期是多久,他并没有透露。

  栾恩杰很显然知道国人对绕月工程的期盼心情。他说,经常有民众来信关注绕月工程的情况,还有一次,山东某个学校还送来了一幅长达20米的联名信,密密麻麻1000多个学生的集体签名,这一切使航天人备受鼓舞。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