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长女儿何以成为受助贫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6日00:10 红网

  湖北襄樊市近日有5名贫困大学生因“不感恩”,被资助者取消受助资格。记者调查发现,一名被取消受助资格的大学生父亲是当地某局的副局长。其是否属于贫困家庭、以及襄樊市总工会对贫困学生的审查程序引发质疑。(8月25日《成都商报》)

  笔者对日前5名贫困大学生因“不感恩”的报道,曾提出过质疑,因为那个报道通篇以资助者和主办方的有关情况,亮出他们的观点,而对受助的贫困学生并没有采访,让我不清楚受助贫困生究竟是什么想法。现在,记者的深入采访,果真遇到了特殊情况,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副局长的女儿杨某救助申请表上写着:母亲月收入200元,家庭月总收入600元,夫妻下岗无住房……生活较困难,上面还清清楚楚地盖着一个鲜红的印章:樊城区第三环卫所工会。副局长变成了下岗工,副局长的女儿自然被当成贫困生,出现这样的怪事,怎不让人吃惊!?

  问题是,如果不是记者深入调查揭开真相,恐怕连主办方襄樊市总工会依然蒙在鼓里,如果杨某向资助者道谢,恐怕副局长的女儿仍然会被当成贫困生受到资助。那么,为什么当初没有被组织方发现?在确认贫困生资格时,襄樊市总工会作为组织方是怎么把关的?再进一步说,在受助的贫困生中,杨某仅是个特例吗?

  据了解,襄樊市总工会组织的助学活动基本程序是,市总工会给区总工会分指标,委托区总工会审查贫困生资格,上报贫困大学生的资料。报上来的资料,要有下岗证、低保证、身份证,如果没有,就要让单位出个证明。杨某的申请,因为有单位的证明,所以就没让对方拿下岗证、低保证了。由此可见,杨某混进贫困生这件荒唐事,表面看,是区总工会审查不严,其实更关键的的问题在于市总工会“分指标”,贫困救助分指标,无异于把扶贫济困当成一种福利,当贫困救助成为一种福利时,善款也就成了众人想吃的唐僧肉,不排除个别人员拿善良人的善款去送人情,善款未必能用到最需要救助的贫困者。

  值得注意的是,而这样“分指标”在当下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办法,朋友的单位干部工资最低也在1000元以上,但每年都有一个“贫困家庭”资助指标,于是大家就轮流领这笔钱请客吃饭。正在读大学的儿子说,很多高校对贫困生的名额是分配的,所以很普遍的想法是不拿白不拿,而且有时候有些真正的贫困生因为某些原因,也从没提出过申请,而有个同学的家庭属于长三角某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可是他也是贫困生,领着助学金。

  回过头来看,襄樊市助学出现的这场风波,既伤了捐助者的心,也损害了受助人的人格,更伤了广大善良的网民的情感。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如果其中有一环认真地核实都能发现问题的,所以,对相关责任者问责是应该的,但更关键的是“分指标”的救助机制在起作用。如果不改变“分指标”的救助机制,就不会起到治本的作用,此类现象也必然会重演。襄樊市助学这场风波,怎么收场,谁来收场,我们拟目以待。

稿源:红网 作者:董宏达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