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风波”检验社会“德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6日00:10 红网

  

“感恩风波”检验社会“德商”

  (杨某的申请表显示其父母下岗,月收入共计800元)

  湖北襄樊市近日有5名贫困大学生因“不感恩”,被资助者取消受助资格。记者调查发现,一名被取消受助资格的大学生父亲是当地某局的副局长。其是否属于贫困家庭、以及襄樊市总工会对贫困学生的审查程序引发质疑。(8月25日《成都商报》)

  从“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事件被披露以来,引起了众多媒体与公众的关注。大部分公众认为,受人帮助还是应该说声谢谢;还有公众则说,既然施恩不必图报,又何必要人感激;有论者分析说,感恩是慈善文化不可或缺的礼物;有论者指责,施恩图报是一种社会之病;有论者则倡议,让慈善文化大于感恩文化……观点涉及感恩、责任、宽容、诚信等多方面的内容。

  关于感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清清楚楚的道德规范。对于受恩一方,中国人崇尚“知恩图报”,更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处世格言。而对于施恩行惠一方来说,则应当不图回报。用这样的道德标准来关照“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事件的施受双方,其行为显然都有不足,都有待改进。

  对于受助学生,“入学前,该市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接受资助就意味着同意这个受助协议,不理不睬资助者就等于背信弃义。学生受助之后,却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没有完成资助者的要求,显然这不仅是一个感恩的问题,更事关受助者的诚信。

  而诚信问题在《成都商报》的跟踪报道中则体现得更为明显。为了确保审批一次获得通过,受助贫困学生的资料全部做了手脚:母亲月收入200元,家庭月总收入600元,夫妻下岗无住房,身为副局长的父亲摇身一变,成了下岗工人。这其中不仅涉及学生和家长个人的诚信问题,也涉及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

  能够积极资助贫困大学生,体现的是那些女企业家的爱心和责任心。然而,真正的大慈大善应该是不求回报的,也应该是宽容的。对受助不感恩学生取消其受助资格,虽不能对女企业家们严厉苛责,但也说明我们的女企业家们在此事上仍有失宽容。“感恩风波”之后,有人主动要求自足这些贫困生,体现的正是一种大慈大善,值得赞赏。

  事实上,此次“感恩风波”实实在在地检验着所有人的“德商”。专家认为,要塑造完美“德商”,诚信是基础,宽容是准则,责任是核心,感恩是目标。感恩、责任、宽容、诚信……在此次“感恩风波”中均有涉及,它检验者受助者、资助者、慈善机构、网友、评论者和媒体等每一个人和机构。

  对于我们的贫困学生而言,既然受助就应该有规则意识,应该以诚信的手段获得资助,同时也应该在受助之后履行自己的承诺;对于我们的女企业家和广大公众而言,对不够诚信的贫困生们则似乎应该再宽容一些;对于慈善部门和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则应常怀责任之心,为贫者弱者提供帮助;而对于受助者乃至所有人,都应对他人常有感恩之心。在此次“感恩风波”中,少有人交出完美的答卷,这说明我们社会的“德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稿源:红网 作者:刘义昆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