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振龙:周国平不畅快与论坛百家不痛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7日00:07 红网

  作者:司振龙

  10月5日,针对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作家周国平建议读者不要阅读学者于丹、易中天《百家讲坛》书的说法,周国平给予否认。他说自己并没有反对人们读于丹、易中天的书,之所以出现上述否认之说,是媒体曲解了他的话语。

  周国平给出的新解释为:“不要读’一语容易引起误解。我当时的语境是,是否可以通过于丹、易中天来研习国学,我做出了否定的回答。我当然不反对人们读于、易的书,只是想说明,电视观众的热捧与研习国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我基本上把这归入大众文化消费的范畴。

  在这里,‘大众文化消费’是一个描述性概念,不含褒贬的评价。读者是分层次的,有些人满足于大众媒体配置的文化快餐,有些人则必须自己去品尝原汁原味的高级精神食粮,这再正常不过了。”(10月6日 中国新闻网)

  看完周先生的新解释,颇有越抹越黑之嫌,如果说,前面舆论传闻中的“不要阅读”还留给人揣测空间的话,这下就基本坐实了。

  虽然,周先生特别强调“‘大众文化’消费是一个描述性概念,不含褒贬的评价”,可是,旋即又补充为“读者是分层次的,有些人满足于大众媒体配置的文化快餐,有些人则必须自己去品尝原汁原味的高级精神食粮,这再正常不过了”,“电视观众的热捧与研习国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这些论断还不具有褒贬性吗?

  笔者对周先生“绵里藏针”的说话艺术颇为佩服,同时,也对他似有不畅快之嫌的“欲说还休”感到疑惑,国学研究之严谨性、规范性决定了的确是不能以于丹的“励志”或易中天的“说故事”为范本,这是学人皆知的道理,有何不能直言表达呢?未能痛快淋漓,周先生有“心虚之处”吗?

  与“国学卫士”周国平不畅快相对应,不痛快或许是“大众文化生产者”“论坛百家”最贴切的心理描述吧?或曰能被“电视观众热捧”也是能力;或曰“文化快餐”未必不是普通人的“高级精神食粮”;或曰连“文化快餐”的影响力都不及,算什么“国学研究”呢?俨然受了天大的委屈,愤愤不平,难舒胸臆。

  一方是“欲说还休”的不畅快,一方是“愤愤不平”的不痛快;一方挂着“国学正宗”的牌子门庭冷落,一方打着“老少咸宜”的旗帜生意火热;前方视后方为“旁门左道”,自己虽贵为“嫡长子”,却苦于“家道中落,时运不济”,后方视前方为“尸位素餐”,自己虽“飞黄腾达”,却苦于“名不正,言不顺”。以此为鉴,折射出的是中国当下文化界的基本生态,也是历来学术研究之“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之“国民教育”争论的基本内容所在。

  毛泽东有句诗,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笔者看来,无论是持国学纯粹论的周国平先生,还是于丹、易中天等“讲坛百家”,不妨彼此多些宽容、理解,也多一些放眼未来的眼量,将国学纯粹化为“绝学”固然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前景堪忧,那么,毫无学术定性的“逐其波,扬其流”,即使一时风光,又能风光多久呢?只有互相砥砺借鉴,方能共荣共进,也方能使得本国文化发展呈现多元繁荣的景象,而非门可罗雀的寥落或一地鸡毛的热闹。稿源:红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