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朝核成果,只是一个新起点(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10:42 中国新闻网

  “三步走”,挑战依旧

  任何一项经谈判达成的妥协文件都有其与生俱来的特性,即措辞含浑,留有空白,为各方作自己的解释留有空间。

  例如,“10•3共同文件”称,“朝同意对一切现有核设施进行以废弃为目标的去功能化”。若单纯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至少有这样一些地方可能产生歧义:文本中“现有核设施”,可以释为“现有”是指文件制定之当时,此后才有的核设施则不在此列;文中所称“去功能化”可做极宽泛解释:去掉一颗螺丝钉和整个拆除都可称为“去功能化”,而且并未对是否可逆做出明确规定;又例如,文件规定美国“根据朝行动履行其对朝承诺”,这就把朝鲜行动价值的评定权给了美国,并由美国自行决定是否和何时履行承诺。

  此外,不论是“10•3共同文件”,还是此前的“2•13共同文件”,都把朝鲜限时去功能化的范围限定为“宁边核设施”,而宁边以外的核设施尚未提及。

  以上内容,都可能衍生出不同的解读。但愿有关各方秉承多赢的宗旨,对此做善意解读,不要节外生枝。

  最为重要的是,迄今为止所有涉朝共同文件都未提及朝鲜已经制成的核材料、核武器怎么处理,实际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自从朝鲜核问题被提出以来,人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分两步走,即冻结核计划,废弃核设施。在2006年10月以前,这“两步走”的思路是现实的和有效的,完成“两步走”即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然而,2006年10月朝鲜进行核试验并宣布自己是“堂堂有核国家”以后,若仍坚持并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则必须完成三项工作,亦即“三步走”:冻结核计划,废弃核设施,销毁核武器。

  朝鲜有核后,其战略重心已从“制核”转移到“拥核”,故冻结计划和废弃核设施已成为朝鲜可以舍弃的东西,朝鲜有意用这种舍弃换取政治、外交、安全、经济诸方面的实际利益。这就是最近一个阶段六方会谈看起来进展较为顺利的原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迄今为止产生的几个共同文件并未触及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核心问题,即销毁朝鲜的核材料和已制成的核武器。因此,即使现有文件规定的所有措施都已落实,也只是完成了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前期工作,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任务仍在后面。

  具体来说,在“10•3共同文件”通过以后,最大考验是朝鲜是否能在文件规定的“2007年12月31日前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申报”。这里的关键词有三个:“12月31日前”“全部核计划”“完整、准确申报”。假如该文件得到完全落实,下一步考验则是可能的“第三阶段行动”,即对宁边及其他地方的核设施进行去功能化处理。假如这一步也顺利完成,最后的考验则是朝鲜是否放弃其已制成的核武器及核材料。

  坦率地说,只要上述任何一项考验未能顺利克服,朝鲜核问题都有可能回到原点,问题的前景就不能排除四种虽非必然但绝对可能的选择。即:一、和平解决。六方会谈顺利推进,朝鲜最终弃核,其他各方给以相应补偿,实现多赢;二、久拖不决。有关方面诚意缺失,寻找借口使会谈处于生死不辨、时续时断状态,事情不了了之;三、武力解决。美国突然发现朝鲜失信,或对谈判失去耐心,调整政策纠集多国或自己单独对朝鲜进行武力打击;四、朝美媾和。朝鲜向美承诺不搞核扩散,不继续制造核武器,弃除远程导弹,与美结成战略伙伴,以此换取美国承认它是核国家,保存现有核武器。

  第一和第三种可能选择能够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而第二、第四种可能选择却使半岛无核化遭到彻底破坏,其中尤以第四种危害最严重。

  上述四种可能选择对各方利益不一,故各有其首选,但惟有第一种即谈判和平解决是各方均可接受的多赢局面,故大家都支持六方会谈继续下去。但任何一个具有智慧的头脑都不会把某种选择定为“惟一”选择,而次优选择则成为对各方政治智慧和决断能力的重大考验。目前,在核扩散问题上存在的绥靖主义和机会主义则是正确选择的大敌。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