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今日18:05踏云奔月 成功飞天只是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07:45 南京晨报

  昨天上午8点30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任务情况介绍会在西昌明珠大酒店6楼会议厅举行。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助理裴照宇、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等专家出席了介绍会,对“嫦娥一号”目前的准备情况,作了发射前的最后一次通报。

  奔月·准备

  空间天气非常适宜发射

  有关科技人员介绍说,卫星发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根据天气预报,未来数天发射场天气情况适合卫星发射。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究员张效信也表示,昨天开始直至下月7日,空间天气非常稳定,非常适宜卫星发射。针对发射当天的空间天气情况,张效信说:“今天、明天、后天,空间天气相对比较平稳。嫦娥一号轨道是从地面一直达到月球的轨道上。因此,卫星先要经过常规天气,往上是电子层、磁层,然后跨过平地层,再就是磁层顶,再往外就是攻击波,磁层顶和攻击波之间是磁壳。对于这个区域的了解也非常必要,这段时间,一直到11月7日,太阳相对平静,空间天气非常有利于卫星发射。

  据介绍,发射前12小时将进入发射程序,目前仍瞄准24日至26日的窗口前沿发射。

  发射时间提前了整一年

  从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到今天晚上6点05分点火发射,“嫦娥一号”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神,在精心梳妆了2270天后,终于要踏云奔月了。据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助理裴照宇介绍,早在今年2月,“嫦娥一号”卫星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今年8月10日,月球探测工程小组进入“嫦娥一号”发射实施阶段,这个时间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年。8月19日,卫星抵达西昌,9月26日,长征三号甲运载

火箭抵达西昌。10月22日,发射场指挥部召开会议,认为“嫦娥一号”具备发射的能力,决定于今晚6点05分正式发射升空,而参与绕月探测工程的工作人员也将在连续奋战2270天后,接受今晚全国人民的“检阅”。

  奔月·飞天

  升空1400秒后可判成败

  据发射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程静介绍,“嫦娥一号”已完成最后检查测试,进入燃料加注发射阶段。从昨晨6时开始,将一直向火箭加注燃料,补充添加到点火前4分钟。所有燃料加注完成后,火箭加上“嫦娥一号”卫星的总重是260多吨,火箭设计的推力是300吨。

  点火前15分钟,最后一批十多人的塔架勤务人员将步行离开火箭,分别前往两处躲避。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这批人要在最短时间赶回现场,以控制和解决问题。

  据称,火箭直线上升8 11秒后,便开始向东南方向变向。飞行120秒后,火箭一、二级分离,飞行200秒后,火箭二、三级分离,同时抛开裹在卫星外面的整流罩。飞行1400秒后,星箭分离。此时,地面仪器接收到卫星的各项参数正常,表示火箭发射成功。

  发射升空不是最后胜利

  虽然火箭点火升空的一刻,震撼壮观,但这并不是卫星发射任务的结束,而仅仅是个开始。裴照宇说,“嫦娥一号”在接下来的飞行中,还要接受多种严峻考验,比如,卫星上的电频、电路能否保持与地面的可靠通信;飞行中,卫星能否被测控部门长时间跟踪;对月球的飞行环境(温度为 180℃— 130℃),卫星能否适应;卫星上的新仪器,能否探测到月球上的未知目标;卫星的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数据繁衍等,是否能在升空入轨后,在规定时间发回总部。因此,实际上“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的任务将一直持续到一年后卫星“寿终正寝”。

  奔月·探月

  “嫦娥”预计11月7日绕月飞行

  赵小津说,“嫦娥一号”卫星和以往我国研制的人造卫星有很大不同。以往的卫星叫人造地球卫星,而“嫦娥一号”卫星要飞到月球,所以是月球卫星。卫星的行经轨道是个椭圆形,人造地球卫星离地最远距离是8万公里,而“嫦娥一号”月球卫星的最远距离达到38万公里。发射升空之后,“嫦娥一号”将绕地球飞行7天后,陆续“挪”到16小时、24小时、48小时等3个周期的轨道上,最后转入地月轨道。概括来说,就是经过1次远距离入轨,3次近距离变轨。如果按照24日晚上6点05分的发射时间计算,“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地月轨道预计将是11月7日。

  11月20日发回第一张月球图像

  介绍会上,专家首次透露,24日发射成功的话,“嫦娥一号”预计将在11月20日向地球发回第一张月球图像。

  为了确保“嫦娥一号”发回的月球图像清晰度较高,专家们也想到了一切办法,最有效的一个就是———采用先进的卫星平台。赵小津介绍,在卫星平台的选择上,“嫦娥一号”采用了先进的东方红3号平台,它原先是为探测卫星服务的,已经成功运行了多颗卫星。不仅如此,“嫦娥一号”还吸取了资源1号、资源2号平台等其他优秀平台的冗余(大量)技术,以确保图像效果。

  有望110公里内近距离探测

  赵小津还透露,在绕月一年后,如果卫星还有燃料就开始变轨,从200公里变成110公里。这样,就比理论上更接近月球,探测音频和图像也可能更清晰。在我国航空史上,这也将是一次更大突破。

  赵小津介绍,嫦娥一号卫星具备3种能力,因为要对月球进行探测,卫星本体要对准月球定向;卫星的太阳帆板需要接收

太阳能,所以要对日定向;卫星拍摄的月球三维画面要传输给地球,所以还要对地球定向。这比以往的卫星多了对月定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国首次使用了紫外线敏感器监测和控制卫星。

  奔月·设备

  “嫦娥”采用紫外线传感

  据赵小津介绍,“嫦娥一号”上首次采用了紫外线传感器监测和控制,在此之前,我国一直采用红外线传感器。至于为何改用紫外线,赵小津解释说,这是由卫星自身需要完成的“动作”决定的。原来,“嫦娥一号”非常灵巧,她能灵活地进行三个方位的调整:分别是对日(太阳)定向、对月(月球)定向和对地(地球)定向。由于对月定向的特殊要求,红外线传感不管用了,所以只能采用更为敏感的紫外线传感器,“这项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罕见的几个国家使用。”

  除了使用紫外线传感器这个新鲜玩意儿,“嫦娥一号”还梳了两根奇怪的“辫子”———可自由调节的天线。

  奔月·展望

  新型火箭可推卫星一次入轨

  将卫星发送到月球,从大的方面讲,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火箭直接送到地月轨道,这需要大吨位的运载火箭,我国目前不具备这个能力。针对目前的现状,我国采取了第二种方法,即通过绕地球轨道以及自身的重力,进行3次变轨进入地月轨道。不过,航空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赵小津昨日透露说,我国正在加紧研制“长征5号”大吨位运载火箭,从设计能力来看,能够达到10吨,基本能够实现卫星一次入轨要求。

  海南文昌基地将发“嫦娥3”

  虽然目前“嫦娥一号”尚未升空,人们已开始关心“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在哪里发射,记者昨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得的消息显示,以后“嫦娥仙子”可能会离开西昌,到海南文昌继续奔月之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位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嫦娥三号”铁定会移师海南文昌发射,“嫦娥二号”也会视情况选择发射地点。这位负责人说,等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建成后,西昌卫星基地可能成为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部分。

  发射时间表

  早上6时5分 进入发射前功能检查状态。

  上午10时5分 进入发射程序,各系统进行辅助准备。

  11时5分 加注液氧。

  12时35分 加注液氢。

  16时5分 进入射前系统。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这时开始下发。

  17时25分 3号塔架回转平台开始展开。

  17时50分 最后一批人员撤离。

  18时03分30秒 转电。从地面给系统供电,变为系统内部电池供电。

  18时04分 从塔架后伸向前塔的橘黄色电缆摆杆此时摆开,准备为火箭点火、发射。

  18时04分20秒 01号指挥员开始报告倒计时。

  18时04分50秒 点火倒计时。

  18时05分 点火。

  作者:高婷 刘海琴/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