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理:临洮:寺洼文化遗存探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09:24 兰州晨报

  距今约为3300年-2500年前后,相当于中原商代晚期和两周早期,陇中的洮河、渭河流域的先民们继承更早期的彩陶艺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这两种文化基本属于同一时代,但又各具特点,均为瑞典考古学者安特生于1923年至1924年间发现。记者在临洮采访期间,在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保强引领下,考察了寺洼遗址。

  寺洼文化因首先发现于临洮县衙下集镇寺洼山村而命名。经过后期更多的发掘,发现寺洼文化在今临洮县、漳县、渭源县等地均有分布。但正如吴保强介绍,学术界对该文化研究较少,诸多文章中都是一带而过,致使寺洼文化只成为古文化遗存中的一个符号,其详情至今鲜为人知。

  寺洼:氐羌文化遗存?

  临洮县衙下集是寺洼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临洮南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南有南屏山,北有临洮城,其中东西两道山岗之间形成一宽阔平坦的川地。洮河纵贯南北,浇灌着千顷良田,滋润着一方百姓。据《狄道州志》记载,临洮南部这一地区原有藏族土司设立的衙门,有大衙、二衙、三衙,是藏族土司赵琨的封地,故寺洼村一带被称为衙下。属于历史上汉藏交汇地区,该地百姓骁勇强悍、粗犷豪放,民风纯朴独特,至今有藏族传统习俗“拉则节”兴盛不衰。而且该地也是“洮岷花儿”的发源地,据传还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出生地。作为古狄道州府的临洮,堪称文化的“富庶”之地。

  记者一行到衙下中学边,吴保强示意停车。下车后他告诉记者,衙下中学正门前的小山包就是寺洼文化遗址。顺山包向右看去,他说当年均为连绵的山地,中间的凹地为安特生发掘遗存而形成,后改修成了公路。再右侧远处的山上即是几十年前被毁的赵土司衙门。

  吴保强就是本地人,面对遗址,他告诉记者,寺洼文化无疑是人类远古文明的一座山峰,是悠悠洮河亘古积淀的一方圣土。寺洼遗址内除寺洼文化外,还有丰富的马家窑文化遗存。寺洼文化的墓葬,有的打破了马家窑文化的灰层,同时还发现铜器,这说明寺洼文化晚于马家窑文化,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

  当地有位文人写道:我展望寺洼遗存的一个个陶罐,无不被它的奇与美所惊叹,这些出自千百年前古人之手用泥土揉捏烧制的陶器,以多姿的形制和纯朴无华的色彩,创造了一种内蕴丰富的形式,这既是艺术的载体,展示了绘画艺术发展的渊源,又是历史的明证,传达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脉动。

  据吴保强介绍,寺洼文化没有定论,包括夏鼐先生在内仅有几位学者认为,寺洼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从器形和纹饰看,寺洼文化具有辛店文化的特征,可能是同时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文化。根据其火葬的葬式,初步定义为氐羌原始文化。[1]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