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留了800年,我们起码要再保1000年”(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15:58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专家担忧 解决之道

  沉船失压后会否开胀?

  文物专家对古船保护提出四大担忧

  在阳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表示了对“南海I号”后期保护的担心:

  ———沉箱出水时,船体会否失去海底压力后开胀?之后又在水晶宫内承受12米水深的压力。一来一去,古沉船受得了吗?

  ———古船以前“睡”在海底淤泥的“软床”上,到了水晶宫后可能直接放置于水泥硬物之上,会否导致船体裂变?

  ———古船在海底800年不朽,有其独特的微环境的一份功劳,到了水晶宫,海底盐分、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微生物如发生变化,会否霉变、腐烂?

  ———古船在海底30米水深内,海域的能见度几乎为零,现在打捞上来放在水晶宫内,光线、日照会不会直接对船体造成损害?

  微生物的控制至关重要!

  中大相关团队有信心解决相关难题

  对于刘庆柱的担心,中大的相关团队有队员显得信心满满:“我们的模拟试验,会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团队成员陆勇军告诉记者,工作进展很顺利,陆续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团队各成员,目前正分工进行水体环境的微生物测试、物理研究和化学环境研究。

  陆勇军负责微生物这一块,“沉船如何保存得更长,不腐蚀?那就是控制水体的条件,通过充氮气、臭氧来控制微生物的含量。我们的试验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相信将来会控制得比较好”。

  在他们看来,做好沉船的保护,对微生物的控制最为重要。微生物问题又和化学问题相关。因为,化学元素的含量、类型的改变,最终会影响到微生物。

  据队员们介绍,木质物体的腐烂,是一个微生物的反应,如何控制导致木质物体腐烂的微生物,是最需要关心的问题,就如种庄稼,你辛辛苦苦施肥、灌溉,做得很好,但没控制好害虫,最后还是没有收成。“控制微生物是我关注的核心,恰好也是我们的擅长”。

  实际上,水体微生物的控制比陆地的难多了。中山大学生科院的教授徐润林告诉记者,陆地的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过滤加以控制,但水体的不行;而且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要比水体里的少很多,水晶宫又是一个半开放的水体,外面的微生物随时可以进入。“我们不想做无菌操作,除了比较困难,成本太高,包括经济成本、环境成本。我们希望控制到最小范围,不发生作用。”他们告诉记者,这在技术上是不难的。

  对于刘庆柱提出的光线、日照等物理环境改变的问题。团队成员说,对于光照,馆内将尽量避免热光源,尽可能使用冷光源,并且控制光强。“‘南海I号’在水体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安全?这也是我们试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仪器可以测定各种数据,最后会有一个分析。”

  对“沉箱出水时,船体会否失去海底压力开涨?之后又在水晶宫内承受12米水深的压力。一来一去,古沉船受得了吗?”这个问题,徐润林称,最关键的就是打捞过程中保证沉箱的密封以及确定将来如何开启沉箱。为了严防沉箱内的泥土泄漏,导致“南海I号”失去周围泥土支持而崩塌或开涨,工程人员会进行相关的严格实验。

  有意思的是,他们在接受采访时一直强调:在选用产品的时候,严把质量关,使用知名品牌、合格产品。

  (编辑:Winzi)

  上一页第

[上一页] [1] [2]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