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今日入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11:41 南方都市报

  

南海Ⅰ号今日入宫
昨天中午1时15分,本报记者乘四人座小型飞机航拍南海Ⅰ号沉箱拖移入宫的全景。此时沉箱还在岸边,到今日凌晨,沉箱已到水晶宫门口。

  本报讯 今日上午10时,南海Ⅰ号将正式入住水晶宫,届时将举行庆典仪式。今日零时,古船已拖移至水晶宫门口。

  昨日凌晨1时许,装载古船的长达35.7米的沉箱完全抵岸。3时许,沉箱顺利上岸80米处。在整个拖移现场,随着“南海Ⅰ号”进宫时间的临近,现场保安也越来越严格。

  在“水晶宫”内,打捞人员正在安装最后两台卷扬机。“这个卷扬机组是为‘南海Ⅰ号’最后进入‘水晶宫’准备的。”一名打捞人员介绍。两台卷扬机,一台100吨的吊车,已时刻待命。估计最后进宫的拖移,将用时30分钟。

  古船身世可能改写

  船上未发掘文物可进一步揭示所处年代

  “南海Ⅰ号或为元代古船?”1987年发现南海Ⅰ号的英方代表―――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前总经理罗伊?马丁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详见本报12月26日A12版报道)。昨天,记者采访参与南海Ⅰ号打捞的广东水下考古专家以及国内著名历史学者。他们均对元代的说法存疑。

  马丁这一推测是参考了一本名为《亚洲海运贸易瓷器史》的书籍。其中介绍到“南宋不允许出口白银”,而在南海Ⅰ号上却发现了130斤白银。因此,他对断代南宋的结论有疑惑。

  广东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庆新则表示,禁止白银出口的做法,自唐代以来就有,并不惟独宋代。“但规定是规定。广东靠近海岸线,从民间流向海外也有可能。虽然英国人提出的这个依据没错,但是不排除走私和民间的运输。”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表示,南海Ⅰ号进了水晶宫开始文物发掘工作后,若发现最晚年代仍晚于南宋初年的文物,南海Ⅰ号古船年代还有可能改写。

  统筹:本报记者 许黎娜

  采写:本报记者 涂峰 王微 刘黎霞 许黎娜 特约记者 黄洁

  摄影:本报记者 刘可 吴峻松 王昕伟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罗志明侵权举报电话:020-87385923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