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将网络暴力之场转化为互联网之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16:35  红网

  

将网络暴力之场转化为互联网之善

  “很黄很暴力”——一名13岁女学生在去年12月27日央视《新闻联播》一则新闻中说的五个字,短短十几天内,已成网上2008年第一流行语。不仅不少人以它来命名自己的MSN昵称和作为QQ签名,还有网民在论坛上灌水,发表各种“很黄很暴力的联想”原创帖文,或者将它挂在嘴边,用以形容生活中碰到的各种事。如果网友是出于娱乐,或者追求流行语的心态来频频使用这句话,还是可以理解与原谅的,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正直的人们心寒。

  因一句“很黄很暴力”,这个女孩难以逃脱被网民恶搞的厄运。一时间,关于她的视频、图片、恶搞漫画、帖子一夜之间泛滥成灾。一些网站一度出现了“很黄很暴力吧”,更有一些论坛把其视频截图放在显著位置,还有网民发帖号召“人肉搜索”……将女孩的个人隐私公布于众,甚至以她为主角,恶搞出大量准色情漫画、打油诗、诅咒信等,显然对她构成了极大的名誉侵权和精神伤害。

  网络是现代社会一个新兴的新闻舆论传播工具,也是一个更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信息平台。它在给我们带来各种便捷、在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一些匪夷所思的网上恶搞行为,也在不断冲击着我们脆弱的道德底线。从“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到现在的“小女生遭恶搞事件”,当事人的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正不断受到网络恶搞的严重侵害。

  如何正确的利用网络,净化网络舆论环境,提高网络道德,让网民理性的参与社会事件,成为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要的课题。尤其是“人肉引擎”的运用,搜索当事人的姓名与隐私并在网络上公布的做法,显然是违反了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的。正如北京大学的张颐武教授批评的那样:“现在,网络舆论对普通人的隐私权侵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许多有良知的网民也对此类事件进行了反思,认为部分网民因此为所欲为,是一种心态浮躁的表现。

  此类的网络暴力事件,为何屡屡得逞呢?这固然与部分的网民素质有关,缺乏理性、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同时,一些网络媒体一味的追求点击与人气,更是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另外,有些传统媒体了为吸引眼球未经核实就加以报道,更是火上浇油。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监管的缺位与监督的乏力致使了网络暴力的泛滥。归根结底,网络暴力的现实存在,反映了目前我国网络道德与网络法治建设的相对滞后。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有时容易“意气用事”,虽然网络的开放使它有一种强大的自我纠错功能,能够为言论自由和社会的完善提供更好的环境,但网络、网民和传统媒体、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将自律、他律结合起来,把握好言论自由及暴力言论的度,把网络暴力之场转化为互联网之善。只有在遵循网络道德的前提下善用网络舆论,才是我们最明智的抉择。

稿源:红网 作者:洪评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