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碗粥捧给灾区群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07:38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熬碗粥捧给灾区群众
从5月14日下午6时许从成都出发,到昨日凌晨抵达青川。沿途所见、现场所闻,来自四面八方对灾区的关注,总有种感动在内心,让我们热泪盈眶。

  14日傍晚,进入成绵高速后,武警官兵、部队战士、工程抢修的车辆一直在路上。许多私家车和企业车辆,也同样在路上。他们,有的集结前行;有的,独闯险境。

  宝鸡“独行侠”

  骑车700公里,青川帮助救援

  前往木鱼镇时,我们碰到一名来自宝鸡的志愿者张志强,他独自一人,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700公里到达青川。

  灾情发生后,29岁的张志强立即向单位请了5天假,背包里装满了专治跌打损伤的红花油。骑着摩托车,背上卡通背包,车把上挂把伞。独行在路上的张志强,遇上了赶赴青川的广元元坝区应急救援中心官兵。应急救援中心“收留”了这个明显给养不足、也不熟悉道路的“独行侠”,张志强骑着摩托车,一路跟着救援中心官兵,于14日晚8时许到达青川县城。

  昨日上午8时,张志强站在路边张望,我们的车一停下来,他立即敲响了车窗,询问我们是否去木鱼镇。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张志强非常有纪律地跑回应急救援中心队伍,向带队的人“请示”他是否可以跟随我们前往。

  征得同意之后,张志强飞快地跑过来:“他们同意我跟你们走。”进入木鱼镇,街道禁止车辆通行后,他独自一人爬上山,去了木鱼中学。我们离开木鱼中学的时候,张志强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已经加入木鱼中学现场的救护队,帮助救援。

  “狠心”父亲

  儿子音讯杳无,他在一线救灾

  木鱼中学救灾的民兵里,40岁的何德林看到我们异常激动:“你们从成都来的?都江堰现在是啥情况?”他的儿子,在川农大都江堰分校上学,直到昨日中午见到我们,他仍然不知道儿子的消息。

  5月12日灾情发生后,何德林第一时间已经知道都江堰灾情不轻,他很想立即赶去寻找儿子的踪迹。然而,作为广元市元坝区民兵应急连的一名老民兵,他深知这种危急时刻,随时可能集结出发。他必须选择呆在家里待命,同时不断拨电话、发短信,希望与儿子取得联系,但一切都徒劳无功。当晚,何德林接到12点集结前往青川的命令,临出门的最后一刻,他给成都的朋友打了电话:“我只能委托我的朋友去帮我找。”

  从5月13日抵达木鱼中学后,何德林和其他人一样,连续作战寻找那些埋在废墟里的孩子,每看到一个无法救治的孩子从土里刨出来,他的心就会更沉重一分。我们再三告诉他,都江堰灾情已经缓解,且尚未听说有任何高校出现灾情,他才往椅子上靠了靠,长长地叹了口气:“我自己的娃娃不晓得消息,我只能在这里救更多人的娃娃。”

  一家八口

  送来千斤大米熬粥慰问官兵

  昨日下午6时30分许,一辆泛着粥香、车头上用纸板写着“广元宏达石材自(志)愿救灾”的面包车开进青川县政府。年仅16岁的陈启胜,和自己的叔父、舅舅、表姐一起,为受灾群众盛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绿豆粥。

  这是一个普通的广元大家庭,3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昨日凌晨1时从广元出发,直到5时30分左右才抵达青川县城的白金坝。同行车辆一共有5辆,他们不仅带来了大量矿泉水,还带来了1000斤大米,液化罐、巨型锅、一次性纸碗、新鲜蔬菜……同行车辆回广元后,一家8口立刻在白金坝支开大锅熬粥。昨日清晨7时许,在白金坝待命的武警战士和部队官兵,喝上了他们熬出来的第一锅粥。昨日黄昏时分,他们已经送出了超过100斤大米熬出的热粥。

  陈启胜的舅舅林勇站在车中央,用很大的汤勺为大家舀粥,启胜的表姐则接过去一碗递到灾民手中。启胜站在车尾,用塑料碗夹起拌好的青菜,分给大家佐餐。粥还有,青菜却已经发完,启胜不好意思地将盛青菜的大盆子倾斜:“我们做少了,要不把这个汤倒点进去,补充点盐味。”林勇说,孩子们在电视上看到灾情,看到那么多同龄人受灾,非常想到灾区帮忙。“我们还要在这里坚持几天,晚上就挤在面包车里睡。”

  从广元赶来青川的,并不只有陈启胜一家。木鱼中学里,白峰、韩磊等5个住在同一小区、只有十七八岁的少年,跟着小区里的3位大人来到灾区充当志愿者。

  辽宁铁军

  宿河滩吃挂面奋战重灾区

  地震当晚,辽宁省武警总队随着公安部消防部队一声令下,从命令下达到部队集结、出发,仅花了4小时。目前,672名辽宁消防特警,在辽宁武警总队政委许福军、副总队长李金华亲自带领下,奋战在青川各个重灾区。

  “大连消防”、“抚顺消防”、“沈阳消防”、“营口消防”……消防特警装备特殊,为了多携带设备前往,辽宁消防特警生活装备几乎一样未带。初到四川,吃,成了这群东北汉子一大难题。灾区,能吃热乎乎的方便面已是享受,但在四川售卖的方便面调料都太辣。吃一口,战士们头上的汗比抢险时还多。为了解决难题,许福军想尽办法找到一批挂面,一连几天,战士们就靠这白水煮面奋战。

  夜晚,没有睡袋、没有帐篷,战士们就在河滩上露宿。青川早晚温差极大,中午20℃,夜里只有几度。冷,让战士们只能背靠背相互取暖,挨至天明迎接第二天的挑战。“条件虽然很差,但比起灾区人民吃的苦,我们这点苦,算啥?”许福军斩钉截铁地挥了一下手。

  避难“所长”

  亲侄不幸遇难,强忍悲痛留下

  青川县人民医院与乔庄小学毗邻,灾情发生后,乔庄小学宽敞的操场成为医院的临时“抢救室”和“指挥部”,也成了周围居民的避难所。自5月12日起,乔庄小学的校长就成了避难所“所长”。

  随着危重伤者不断被转移到广元、绵阳等地抢救,腾空的学校操场被越来越多的灾民补充,安置、搭建帐篷,打扫卫生,接受政府临时安排的任务,就成了何校长和他带领的一群老师的繁忙工作。连续3天3夜,何校长几乎未合一眼。截至15日,何校长代为当地政府管着1600多名灾民。

  然而,谁也不知道,12日那天,他心爱的刚上小学四年级的侄儿,在上学路上,被无情的滑坡淹埋……整整3天,他无时无刻不想去看看自己的侄儿,安抚一声自己的妹妹,但是,面对眼前同样遭受苦难的街坊邻居,他强忍悲痛选择留下:“我不能走。走了,天天都有灾民涌进来,谁来照顾他们?”终于将这无人知晓的秘密说出来,数日来独自伤心的青川汉子终于哽咽……

  ■早报特派记者党青吴楚瞳青川摄影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