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汶川一路频遇河南援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7日07:52 大河网-大河报

  

奔向汶川一路频遇河南援军
□本报特派记者黄普磊陈晓东16日23时52分发自四川汶川

  昨天,记者从四川彭州的小鱼洞和龙门山灾区赶到汶川映秀镇采访,本报成为唯一进入汶川采访的河南媒体。映秀镇是此次汶川地震的震中,至今道路仍未修通,通讯水电依然中断,2000余名群众还被埋在废墟中。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意外发现,一路上都能发现奔忙在救灾一线的河南人:郑州市副市长黄保卫带领郑州特警徒步7小时到达任务点,驻洛阳某红军师师长杨剑亲率1800名官兵进入映秀现场施救,许昌交通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忙着救护伤员。昨天一天,汶川映秀的余震仍在继续,但余震威胁下的人间真情却让人无不落泪。

  大坝上河南医生正忙碌

  昨天上午,记者从四川彭州小鱼洞灾区赶往汶川映秀镇采访。作为此次地震的震中,映秀镇余震一直不断,通往该镇的数条道路还未修通,通讯也完全中断。前天,搜救人员在岷江打通了一条水路,搜救人员先乘坐冲锋舟,再徒步10公里,才能进入映秀镇。

  “张文,你在哪里?给我们一个电话吧!”道路的两边随处可见寻人的字条。因为担心被困人员的家属影响施救,所以当地政府不提倡灾民进入搜救现场,但还是有不少家属徒步向映秀镇方向赶去。

  “我要找我丈夫,他在那里工作,路再难走我也要去找他。”一名女子话没说完,眼泪已流了出来。她背着一大袋子方便面和纯净水,一步一步向映秀镇方向走。因为道路中断,徒步到映秀大概需要两天时间。

  在路上,记者不断看到从汶川映秀镇方向过来的灾民。记者看到,从都江堰通往映秀的道路已实行交通管制,回来的车辆几乎全部是救护车和运送灾民的车辆,而一辆一辆的军车还在向映秀方向进发。

  很多人自发把家中的食品和水拿出来摆在路边,让每一个路过的人免费食用。“保重呀!”许多人对记者说。

  因为映秀镇对外的交通至今没有完全恢复,所以重伤员需要直升飞机运送,一部分病情稍轻的伤员则先用冲锋舟送到紫坪埔大坝,再用救护车送到医院。紫坪埔大坝位于岷江的上游,再向下就是著名的都江堰大坝,紫坪埔大坝北面就是受灾最为严重的阿坝自治州。

  在岷江的紫坪埔大坝上,记者意外发现在此执行任务的车辆上写着“许昌交通医院”的字样,医护人员正在给一排排受伤的灾民处理伤口。一些医护人员安慰着受伤的灾民,把纯净水和食品递给他们。

  听说记者是大河报社的,许多医护人员都争着给记者拿吃的和喝的。“我们都是河南的,能为灾区出一把力,心中也多一些安慰。”一位女大夫一边给灾民擦洗伤口一边对记者说。

  许昌交通医院副院长陈金钟告诉记者,5月13日下午,医院一些医护人员得知地震的消息后,立即向院长打报告要求赴灾区救人。院长办公会研究后,马上决定派30名优秀医护人员、5辆救援车赶赴四川灾区。根据四川省红十字会安排,他们在这里救助灾民并负责转运受伤的救援人员。到见到记者时,他们大约已救治和转运了300多名伤员。

  码头上郑州特警在执勤

  “慢点,慢点。”在紫坪埔大坝的下面,四川省军区和四川武警总队的冲锋舟正在不停地向外运送伤病员。记者看到,一位受伤的解放军中校被人从冲锋舟上抬了下来。“这位解放军正救人时发生了余震,一块水泥板砸伤了他。”一名灾民告诉记者。一位老太太被一位战士背着下了冲锋舟,老人趴在战士的肩膀上,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这个临时码头上到处都是军车、解放军官兵以及救护人员。余震还在不断发生,伴随着轰隆轰隆的闷响,记者感到大坝晃了起来。

  听说记者是随军采访的,四川省军区兵工团优先安排记者登上了冲锋舟。“你们河南洛阳的‘铁军’太厉害了,你们应该去采访他们。”四川军区的一位军官对记者说,“铁军”执行任务的地点就在灾情最严重的映秀镇。

  冲锋舟在岷江中飞驰,一股臭味扑鼻而来,浑浊的江水中,不时漂来死牛和死马。

  一个小时的疾驰后,冲锋舟在汶川一个小镇靠岸。这个临时的码头上,到处都是等待运送的灾民,组织灾民的都是身着作训服的警察,飘扬的旗帜上赫然写着“郑州公安”、“郑州特警”。正在这里执行任务的郑州市特警支队副支队长雷永乐告诉记者,郑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黄保卫刚刚从这里离开。

  记者获悉,13日早上,黄保卫带领特警支队200多人在成都双流机场降落。15日晚,该支队奉命赶到这里组织救灾物资和灾民的输送。“我们来时水路还没有打通,黄副市长带着我们走了7个小时的山路。”雷永乐告诉记者。

  余震中记者赶路遇险情

  记者采访雷永乐时,一名妇女急匆匆地奔过来说:“我有个事情一定要委托你们告诉解放军。”这名妇女是从汶川映秀镇逃出来的灾民,她说:“我们家是开火锅店的,店里目前还有5个大煤气罐埋在废墟中,其中一个当时没来得及关,我怕爆炸了伤到救援的解放军。”

  从百花镇到映秀镇的路上,还有10公里道路完全被泥石流冲断。同时,余震还在发生,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就会有一次抖动。途中,一名灾民坚持要把自己的矿泉水塞给记者,他说:“我逃出来了,不用水了,里面没有水,你们多保重呀。”

  泥石流完全阻断了道路,武警官兵正在紧张地抢修,记者和官兵们一起艰难地向前爬行。忽然,山体又晃了起来。“小心呀!”有人喊道。记者急忙把纯净水瓶子放在头上作为防护,只听“咚”的一声,一块石头从山崖上掉下来,就落在记者的脚后。记者连滚带爬,赶快冲了过去。

  灾民们在向外面走,解放军在向里面走。灾民队伍中,一个男子把一个老人捆身上,艰难地向前爬行。“这位老人是你父亲吗?”记者问。“不是,他是我们村的五保户。”男子擦着头上的汗水说。

  一名女子背来一大包东西要送给解放军,她告诉记者,她是从映秀镇逃出来的,听说解放军没有水喝,她又拐了回去,从废墟中把自己家里的水和吃的东西扒了出来。

  “保重,小心点呀。”出来的人和进去的人彼此用这样简单的话语打着招呼,不少人的眼里都噙着泪水。

  映秀镇河南“铁军”忙搜救

  昨天下午记者进入映秀镇后看到,戴着“铁军”臂章的驻洛阳某红军师官兵正在映秀镇搜救。在映秀镇的山坡上,随处可见空军空投时留下的降落伞。映秀镇的一块空地上支满了帐篷,还没有转移的灾民都躲在帐篷中。在灾民帐篷北边一块空地上,战士们围成一个边长200米的正方形,直升飞机在这里频繁起降,运来物资,运走重伤员。

  坍塌的映秀镇漩口中学门口,消毒人员正在忙着消毒,解放军正把遇难者的遗体往外抬。一个人看着学校泪流满面,他告诉记者,他是在映秀出生的,现在广州工作,漩口中学是他的母校。“我是从电视上看到消息后就马上回来的,我的老师不知道还在不在。”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映秀镇至少有10支队伍担任搜救任务,其中人数最多的队伍就是驻洛阳的“铁军”。记者看到,简单的师指挥部就设在中学操场上,高高的旗帜在飘扬,上书“灾难面前有铁军”。“我们是老乡呀,赶快给记者找水!”师长杨剑紧握着记者的手说。听到师长下命令,一名参谋犹豫了一下,把自己的包打开,拿出来一瓶水说:“委屈你们了,你们俩将就着喝一瓶吧。”他告诉记者,直升飞机运来的水是专门提供给灾民的,各个救援单位的饮水基本要靠自己解决。这个地方与外界通讯中断,师里官兵的水要靠战士们步行10公里到百花镇的临时码头去背。

  记者了解到,13日晚7时,“铁军”数千名官兵降落成都,随后集结彭州。接着,师长杨剑带领1800名官兵穿越60公里泥石流山路徒步进入映秀镇。

  “我们派最为精干的爆破队紧急抢修映秀到汶川的道路,估计明天就会有结果。”杨剑师长说,“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我后来派上去的一个团,几个小时了还没有消息,下午又发生了几次余震,真让人担心呀!”

  “你们如果提前出去,能替我给家人报个平安吗?”一位名叫马胜利的军官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在郑州市二七区委工作,出门前他答应妻子要每天报平安的,但是没有想到这里的通讯全部中断了,一个电话也打不成。

  本报记者黄普磊(左一)、陈晓东(左二)乘冲锋舟赶往汶川采访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