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日,悲伤之后还应该做些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0日07:01 燕赵晚报

  □陈一舟

  历史必将收藏并铭记这一刻:公元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行人止住脚步,把右手放在胸前,肃穆祈祷;员工放下工作,面向西南,起立,闭目,默哀;司机踩下刹车,按响喇叭;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这一刻,时间凝固,山河变色,举国同悲,所有人的心飞往同一个方向,哀悼着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兄弟姐妹。

  这是从未有过的历史时刻——国旗为普通老百姓而降,警笛为普通死难者而鸣,生命的尊严由此上升到了最高点。正如有评论所言,全国哀悼日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设立全国哀悼日为普通国民志哀,体现的正是“生命至上”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它象征着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里程碑。

  死难的是我们的同胞,13亿人与地震灾区人民心手相连。在这样的日子里,“你的痛就是我的痛”,“你的伤就是我的伤”,我们不会再压抑自己的眼泪,我们可以放声痛哭,也可以低头默哀,为无数生命的逝去而共尽哀思。为同胞生命陨灭而哭,不是脆弱,而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坚强,在心灵的颤抖和眼泪的喷涌中,我们零距离地触摸到生命的高大瑰丽和灿烂光芒。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相信,爱心的大潮会进一步席卷整个中国,人们肯定会以为灾区捐款、再次捐款的方式,献出自己的爱心,寄托自己的哀思,为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然而,哀悼日,我们又不能止于悲伤和捐款。

  哀悼日,我们需要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反思。灾难来袭,所有国人表现出的拳拳爱心和公共责任感,昭示着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传统的“大爱”在当前被弘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有的人性之丑被荡涤一空。冷漠、功利、麻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无私、爱心和真诚。那么,我们有必要借力于全民集中哀悼,将如此生命救援激发出来的道德精神内化为日常的道德信仰,永远地坚守下去。

  哀悼日,我们还需要将哀思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灾区需要我们奉献爱心——鲜血,捐款,物资援助,但除此之外,我们要根据自身实际以更现实的努力去支援灾区。譬如,以更高的责任心投入工作,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再譬如,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和财富消耗——不进酒店吃饭、不开私家车上路、少用一度电……我们节约下的每一分钱和每一点资源,都可以汇聚成战胜灾难的巨大洪流。

  死难的灵魂早些安息,无价的大爱永垂不朽。全民哀悼,是为了缅怀,也是为了心灵的升华。我们要学会以更理性的方式去纪念灾难,去传递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和敬畏,去表达对祖国和同胞的炽热真情。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