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航天员打造一双硬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04: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为航天员打造一双硬翅
——袁家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神七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大队大队长)

  “出舱行走与天地往返、空间对接被称为载人航天中最重要的三大基本技术,而出舱则是人类大规模空间活动的前提。我们精心研制神舟与神箭,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要给航天员插上一双结实的翅膀。”

  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邱瑞贤 特约记者 左赛春、黄 希

  对袁家军而言,神七不仅仅是2008年航天高密度发射中的一次最重要的宇航发射,这位以苛求完美、推崇“零缺陷”而著称的航天少帅更希望神七的发射能成为中国航天在质量管理、吃透技术、系统工程管理方面的典范。

  气闸舱万无一失是重中之重

  在神七的飞行任务中,“出舱行走”无疑是最大的亮点。而中国也将成为继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突破出舱技术的国家。在袁家军看来,“出舱”不仅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背后蕴含的高风险更是对科技实力的检验。

  “1968年3月18日,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了首次出舱活动。由于当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他是采取非常规手段才回到了舱内的。但由于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他的体重因此减少了12磅。”袁家军告诉记者,出舱活动对航天员体力消耗很大,同时对舱外航天服也是严苛的考验。对于飞船系统而言,一定要保证气闸舱的万无一失。

  “在不对飞船动‘大手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保了又好又快又省,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的自身特色。我们的飞船气闸舱在密封、压力控制、环控生保方面,对航天员的综合技术支持都是按最高安全准则。气闸舱的研制,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创新思维。”袁家军说。

  再安全的飞船也会有缺陷

  2008年4月19日,俄罗斯联盟号TMA-11飞船返回舱的惊险着陆令3名航天员置身于危险之中,返回舱着陆点偏离了预定地点400多公里。这一让航天员惊魂未定的“意外”引起了世界宇航界的轰动。因为联盟号飞船是世界上公认的飞行安全纪录最高的载人飞船,而其最新状态联盟TMA飞船此前已经有了连续十次成功的纪录。

  袁家军在获悉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便给飞船“两总”尚志和张柏楠打电话,希望他们以此为戒,认真分析查找神舟七号飞船的不足。“最可靠的载人飞船联盟TMA出现意外,也再次证明了这个行业的高风险性。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必须使每一个细节都要保证完美,因为任何一个小差错都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后果。我们不仅要有‘零缺陷’的意识,同时要有保证‘零缺陷’的措施。”

  如今,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在即,袁家军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要为航天员打造一双结实的翅膀。而且,这双翅膀一定要硬。”

  中国会把航天员送上月球

  自2000年4月从飞船前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戚发轫手中接掌“帅印”,成为神舟飞船研制团队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以来,袁家军就感觉到了沉甸甸的压力。“神舟七号飞船是载人航天工程二期的第一艘飞船,在载人航天领域是一项承上启下的任务,对于‘十二五’期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的发射至关重要。”

  袁家军把神舟五号比喻为攀登科技高峰的圆梦之旅,认为神舟六号是对另一座高峰的登顶之作,而神舟七号,则是中国人实现载人航天重大技术突破又一次跨越。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以后,国际上掀起了“重返月球”和深空探测热潮。“这是中国对世界载人航天的贡献。”袁家军坚定地说,“中国航天的发展,应该走自己的路,同时载人航天工程,也要按照既定目标走下去,坚持和平利用空间。当然,中国也会到条件成熟时,将中国的航天员送上月球。”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