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年春运来得较早西方媒体借题发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14:03  金羊网-羊城晚报

  第三只眼

  Eyes on china

  中国特色的“春运”现象再次如约而至。国外媒体主要从全球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出发,对当今世界这一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运动作了零星的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的标题是“令人忧惧的启程”。

  文章的视点对准的是中国制造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广东东莞。在东莞东长途汽车客运站,谢绍宁(音)目睹着一年一度世界最大的人口迁移潮。春运期间,数以千万计的工人带着一年辛劳的微薄收入回家团聚。等到新年之后,他们大多数再次离开遥远的家乡省份,从贫穷的内地返回富裕的沿海,寻求工作和更好的未来。

  然而,悉心监管着自己客运中心的谢绍宁,注意到如水般流向车站的民工,不像往常一样轻装旅行,一些人背负着沉重的电视机甚至电冰箱。许多人被工厂解雇,带着所有的家当回家,谢怀疑“他们可能不再回来了”。

  中国的民工来自全球供应链的最底层,正是他们生产的廉价商品,给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消费者理所当然地消费着。但全球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发达国家消费能力下降,如今威胁着中国制造业阶级的命运。《金融时报》担心,这种情况可能对整个中国具有破坏性的影响。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本月初也以“中国春运早早开始”为题进行了报道。与《金融时报》一样,文章关心的与其说是中国各地火车站庞大的人流,莫如说是借题发挥,从民工潮透视中国的经济甚至社会政治走向。文章称,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火车站售票系统暂时崩溃,因为太多的人忙着买票。民工早早离开部分原因是当前的经济低迷,没有工作机会,工人们除了回家外别无选择。

  或许,我们与远在万里之外的不列颠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全球化时代那条庞大的生产流水线,从中国端生产的廉价商品源源地流向欧洲、流向英国几乎每一个地方。因此,他们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是那一端流水线的运作情况是否如常,以及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在此次危机的风暴之中究竟走向何方。而对身处“春运”之中的亿万中国人来说,绝大多数不需要去考虑这些。他们最忧惧的,是回乡的旅程能否顺利成行。

  随便看一看每一个沿海中心城市的车站,到处是人头攒动的人群,到处是绵延千米的长队。车站大厅里充斥着数以千万计瑟瑟发抖的彻夜买票者,维持秩序的治安警察和穿梭其中的“黄牛”贩子。万千不同的面容表情共同书写着今日中国的真实生活图景和社会现实。与之相映照的,是媒体上的喧闹:有人惊呼买票的老人永远倒在了回家的路上,有人指责售票员反常出票,有人报料买不到票的列车上空空荡荡。但总有声音响起说,一票难求是运力不足,反常出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足够心理准备面对众怒。所有这些声音交织成奇妙的荒诞剧,但这样的荒诞却真实地存在于中国,存在于每一年的“春运”之中。

  “荒诞就是现实,现实就是荒诞”,我们在这样的太虚幻境中转眼过去了20年,一代人的青春已逝。是到了对此进行真正改变的时候了。

  ·洪庆明·(上海师大 副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2009年春运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