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妨学会在摄像头下文明地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08:48  武汉晚报

  陈一舟

  政协委员王增祺在提案中建议,在火车车厢内加装摄像头,以遏制火车上猖獗的盗窃现象,也能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发现。但这样的提议立即招来反对,认为这侵犯了乘客的隐私权。(《新京报》3月8日)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如今城市中的监控摄像头已经越来越多——车站,码头,商场,银行……,可谓比比皆是。摄像头与隐私的争论也因此从未中断。

  摄像头与个人隐私看上去的确是一个矛盾——摄像头对所有个体构成了无形的监控。不过,这世上并没有绝对的隐私,尤其是在公共空间。譬如有人举例,摄像头下某些衣着时髦女士的身体隐私部位容易受“窥探”,诚然。但反过来说,没有摄像头,暴露着装就不会引来窥伺的眼球吗?

  即便是反对“摄像头管理”的人恐怕也无法否认,在维护社会治安和提高公共安全感方面,“电子眼”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案件的取证就来自公共摄像资料。而且,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拿在火车上安装摄像头的建议为例来说,火车上小偷猖獗几近顽疾,如果有了摄像头的监控,会极大威慑不法者的猖狂行径,有何不可?乘客乘坐火车,旅途平安比什么都重要,我不以为在火车上,乘客能有多少见不得人的隐私。

  我们逐步进入了全面现代化的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各种现代科技产品成为公共管理的辅助手段,解放人力节约资源。任何“工具”都是一面双刃剑,不仅是摄像头。就像汽车和飞机,我们能因为车祸和空难就将这种现代化代步工具弃之不用吗?不能。所以我要说,与其对摄像头充满反感和抵制,不妨学会在摄像头下文明理性的生活。

  其实,说到底,摄像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摄像头失去控制。这才应是公众担忧的关键所在。我以为,应该完善在此方面的制度空白,对摄像头管理加强立法管理,避免个体隐私因摄像头管理不善而流向社会,这方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公民合法权利。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