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做两年“专业志愿者”攒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15:11  新民晚报

  “毕业就失业,失业才创业”——今年,不少大学生陷入如此怪圈。究其原因,毕业就失业,一道“门槛”就是工作经验,用人单位要招“熟练工”,而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实践经验多为“一张白纸”,人才供需出现矛盾。失业才创业,属无奈之举,成功率不高也就可以预料。

  毕业之后、初次就业之前,这段“过渡期”,大学生该怎么办?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严诚忠,提出了“专业志愿者”的准就业模式。

  机制上要创新

  严诚忠介绍,上海市政府为缓解15.8万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提出了“只要不挑不拣,基本都可实现就业”的口号。“应该说,政府已恪尽职守,而且投入了不少的财力和政策资源。”

  不过,应急措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必须在机制上有所创新。严诚忠注意到,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制度,是让大学生毕业后,担任为期12个月的志愿者,适当获取一定的生活津贴。“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有一定缺陷。”他说,“志愿者的概念较为宽泛,有志服务社会者都可拥有志愿者称号。作为一种‘准就业’的探索,12个月的时间会不会太短?生活津贴的来源能不能落实?”

  收入各出“一点”

  由此,严诚忠建议,大学毕业生从毕业时起,两年内可作为“专业志愿者”进入准就业状态。“专业志愿者”的收入,可以由“政府贴一点,用人单位给一点,家庭自我担一点”的办法,定出合适标准。

  “提供的工作,既可能在本地,如世博会就可以提供许多岗位,还有社会公益事业、农民工培训等,也可以在外地,如支援对口扶贫地区、支援灾区等,通过流动机制鼓励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的性质,既可以是产业性的,也可以是服务性的。”

  严诚忠认为,在两年时间里,大学生可逐渐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避免大学生“慌不择路”,陷入“知识贬值”的困境。

  失业发放补助

  大学生“失业补助”问题,也被放到“台面”上。全国政协委员多央娜姆建议,建立大学生就业准备金制度,专项用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实现初次就业前处于失业期间的生活补助,时间不超过1年,每人每月600元。

  这一建议获得了不少好评,因为我国现有的失业保障体系中,没有包括大学生失业保障的内容,“那大学生怎么办呢?只能去‘啃老’。这又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从操作上看,只要有资金来源,建立大学生就业准备金制度后,当年就可以发放。特派记者晏秋秋邵宁姚丽萍(本报北京今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