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武汉市起点人才市场,务工人员在了解用工信息。新华社发
元宵过后正是开学时节,莘莘学子将踏上返校之路,其中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更是芸芸者众。面对升学压力,相当一部分学子加入艺考的浩荡大军,艺考“乱象”频生。对梦想的追逐人皆有之,关键时刻,还是要把心稳住。
广大学子正慌艺考,诸多企业却荒员工。择业农民工用脚投票,有不如意直接“走你”,一年一度的用工荒来势汹汹。破解用工荒,需要用人单位设身处地为员工考虑,若想留人,先要把心留住。
可见,无论是艺考还是用工,谋事在人,成事在“心”。
春节过后,记者在浙江、上海、重庆等地的招聘市场看到,企业招工呈现“冰火两重天”。有的企业用工缺口大,以致经营受阻;有的企业不仅老员工按时返城,还介绍了老乡一起工作。专家分析,随着产业技术升级和员工需求的提升,企业只有改善用工环境、搭建发展平台,才能避免“荒”时招人难。
企业急招工 员工急跳槽
义乌立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营运经理告诉记者,300多人的企业,春节后只有一半的人准备回来工作,自己也取消了回老家过年的计划,初三就开始招人。“由于人手紧张,一共11家店,现在估计有2家店开不起来。”
与招工企业的焦急心态不同,一些已经返城的农民工并不急于确定工作,甚至有不少人正在“骑驴找马”。
农民工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然而企业一些工作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重庆秋田齿轮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技术工的需求越来越大,每年新增用工近十万人,很难找到适应岗位的技术工人。”
费力招人不如悉心留人
记者采访中发现,有一家从2005年以来就没有闹过“用工荒”的企业——浙江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春节过后,70%的老员工会返厂,另外15%是经老员工介绍来的老乡,只有剩余的15%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的。”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说。
楼仲平介绍:“我们的招工秘诀很简单,就是尊重农民工,让他们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自2005年以来,企业多次提高员工待遇,每年加薪15%左右。2012年,所有员工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与此同时,企业注重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与其费尽力气找人,不如悉心留人”,接受采访的企业人士指出,在很多地区,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获利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持续。要短期改善季节性用工荒,长期改变结构性用工荒,都要依靠改善企业的用工环境,为员工搭建职业晋升空间,强化企业与员工的关联性,形成“锁定效应”。
政企联手打造劳动力“蓄水池”
一些学者指出,顺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需求,政府和企业应将促进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劳动力市场打造“蓄水池”。
提升劳动者技能,往往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上海市闸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首席职业指导师周妤科长介绍,闸北区引入了由政府出资补助、企业实施培训的职业培训计划,企业还能按学时和学员人数得到一定的补助,提高了其培训员工的积极性。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李勇说,要加快完善教育结构,鼓励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接受有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造就一大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企业也要改变“只消费不培养”的用人方式,加强职工在职学习和培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技术学校为支撑的劳动力技能提升体系。 (据新华社杭州2月22日电)
■建议
企业用工
要把心留住
春节刚过,不少地方的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用工荒问题再次凸显。一些企业提高薪资,依然留不住员工离职的脚步。这不禁让人反思,除了挣钱,打工者还需要什么?
一些中小私营企业在用人和管理方式上存在问题加剧了用工荒。试想,企业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对员工的福利待遇更是能省则省,打工者还会对企业有归属感吗?他们能把心留在工作上吗?
此外,外来打工者对于整座城市存在隔阂,也是近来用工荒的原因之一。多数打工者收入微薄,城市中的不少公共事务和公共资源更是与其无缘。尤其对新生代打工者来说,他们除了工作挣钱外,越来越注重社会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
所以,要破解用工荒的难题,企业不能只忙于招工,也要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实施人性化管理把人留住。城市的胸怀应该更加宽阔,从制度上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从心理上给予其更多认同感和归属感。
(据新华社2月24日电)
(原标题:欲破“用工荒” 需解“民工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