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5日10:41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第36期 2014年第36期

  日本人环保意识如何“被养成”(上)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也不是天生的,日本社会也曾经出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

  文/陈建军

  2014年6月举行的巴西世界杯足球赛上,尽管日本队两场皆输未能晋级十六强,但在比赛结束后,一些日本球迷拿起垃圾袋捡起了看台过道和赛场上的垃圾的行为,却被全世界“点赞”。

  其实,日本球迷的这种举动,是自然而然的,植根于已经深入日本人价值观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很多去过日本旅游的人,最深的印象莫过于满眼的绿色和城市街道的整洁,基本见不到一丁点垃圾。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日本大街上也几乎看不到垃圾箱,更不用说大型垃圾站了。即便是在居民住宅区,除了饮料自动售货机旁会放置一些供丢弃饮料瓶罐的专用垃圾箱外,你都几乎找不到垃圾箱。

  日本人在外产生的垃圾都丢哪里去了呢?

  原来,日本人已经基本养成了把垃圾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家而不是随手丢在马路上的习惯,从小孩到老人都是如此。

  在日本生活,要学会的一件事就是倒垃圾。在每个社区,倒垃圾都有规定时间:比如周一和周三是倒“可燃垃圾”的日子,周二倒“不可燃垃圾”,周五扔旧报纸、瓶瓶罐罐等“可回收垃圾”。在小区的显眼之处,都会贴有垃圾分类说明。小区附近的便利店都设有回收专桶,除了饮料瓶之外,喝完的牛奶纸盒包装等都在回收之列。

  实际上,日本人的环保意识也不是天生的,日本社会也曾经出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

  20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致力于二战后的经济恢复与增长,对环境保护也不重视。从6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环境公害问题日益突出。“三大公害病”( 熊本县的“水俣病”、四日市的哮喘病和富山的骨痛病)出现后,日本人开始像今天的中国人一样,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

  1958年日本制定了《水质保护法》和《工厂废物控制法》,1962年制定了防止空气污染的《烟尘规则》,1967年通过了《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的环境污染受害群体启动了大规模的法律诉讼,媒体也参与进来追踪报道,许多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反污染民间组织。

  1970年,日本反对只发展经济不考虑环境保护的公民人数第一次以45%对33%的比例占据社会主流。内阁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防止和治理污染机构,该届内阁因此也被称为“公害内阁”。

  “公害内阁”执政期间,一共通过了14项环境保护法案。

  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逐步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等政策机制,人们的观念从“防止公害”进化到“保护环境”,日本也因此进入到“环境保护时代”。

 

相关阅读

陪总书记调研考察的都有谁?

总书记十八大以来,仅在国内调研考察就已经覆盖16省区市。陪同他调研考察的高层领导,最常见的是王沪宁、栗战书两位,有一些场合涉及到相关工作,也会有相应的高层领导到场。

赵本山谈政治?艺人用力过猛

赵本山谈了“缺席”北京和沈阳的两次文艺座谈会——新闻中用的“缺席”这个词,有些搞笑。邀请你,你因故没参加,才叫缺席,根本没被邀请所以没有参加,算哪门子的缺席?

俄拆乔布斯纪念碑为反同?

库克宣布出柜后俄罗斯拆除乔布斯纪念碑,有消息称是因为俄罗斯已生效了“反同性恋法案”,有舆论认为俄罗斯政坛出现了“去苹果化”的潮流,才是不争的事实。可就算库克“出柜”是“违法乱纪”甚至“罪该万死”,又干性取向正常且早已去世一年多的乔布斯甚事?

市长舌尖腐败,食堂胜5星酒店

现在有些机关食堂装修比五星级酒店还豪华,用的餐具贵得惊人,食堂里也有山珍海味和琼浆玉液。为此,人们才不停敲打警钟,呼吁将反腐败之手伸进机关食堂。

  • 张嘉佳回应入院:心律飚到282
  • 对光棍职业排行榜不妨一笑而过
  • 宋庆龄为什么没有孩子
  • 西游记中最让唐僧牵挂的女人
  • 黄奕为何成了“人渣收集器”
  • 以战略性眼光对待女人撒娇
  • 伊夫:八千元一斤的沙虫好吃吗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