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议

  2014年10月3日,13岁走失男童王志强被河南信阳警方送到信阳市救助站,2015年4月18日死亡。近日,死者家属在辨认遗体时,看到走失男童十分消瘦而且身有伤痕,并称“救助站将13岁小孩活活饿死、打死,尸体成‘干尸’”。信阳市民政局发表长文,称走失儿童王志强系智障,且因病医治无效死亡。(4月29日羊城晚报)

  虽然,面对上述诡异的“走失男童变‘干尸’”事件,信阳市民政局已做出回应,强调“走失儿童系智障,因病医治无效死亡”,但从目前媒体报道公布的相关事实来看,这起事件,无疑还存在不少难以自圆其说、无法有效消除公众合理怀疑的疑问和谜团———其一,在处置和接收走失儿童的过程中,当地相关派出所和信阳市救助站为什么没有及时联系儿童家长?面对走失儿童,应在第一时间努力联系并寻找其家长,难道不是一个非常浅显的基本生活常识?诚然,走失儿童“存在智力障碍,不能提供姓名、年龄、住址等详细信息”,确实可能是导致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的一个障碍。但问题是:在儿童走失后,家长已向当地警方报警,并且接受报警的派出所与发现走失儿童的派出所同属信阳市公安局浉河区分局。这种背景下,当地警方为何没能及时互通信息,从而错失及时找到家长、让走失儿童回家的良机?更令人不解的是,在走失儿童被警方移交给信阳市救助站后,在长达6个月时间里,救助站为何同样没有通过登报、发寻人启事等方式,主动努力联系寻找家长?

  其二,在救助站的6个月时间内,走失儿童为何会迅速从“生前90多斤的孩子”变成“皮包骨一样,形如干尸”,并且“尸体上全是伤”?这种急剧的消瘦、大面积创伤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很明显,走失儿童虽然系智力有问题,但不等于其身体和其他器官同时也有问题,关于这一点,其生前照片已直观地证明,其家长也强调“虽然智力不太好,但身体并无大碍”。因此,“走失男童变‘干尸’”,绝不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走失儿童系智障”就能解释的。

  其三,走失儿童死亡原因究竟是什么?当地民政部门“因病医治无效”的死亡原因是否经得起推敲?在孩子死亡前,医院给出的诊断结论是,“营养不良、贫血、急性胃炎、头面部软组织擦挫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但问题是,“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是否就是孩子死亡的全部原因,并足以导致其迅速走向死亡?更重要的是,在这之前,孩子患病、“因病”本身的原因又是什么?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何至于会在短短6个月时间里,身患如此之多的疾病?其“形如干尸、全身是伤”的身体状况,是否才是导致患病的真正原因?或者说,在孩子“形如干尸、全身是伤”与“患病”之间,基本因果关系究竟是什么———是后者导致了前者,还是前者导致了后者?

  据悉,信阳市公安局已对此成立专案组,并在29日进行尸检,该市民政部新闻发言人陈日发29日也表示,“已向河南省民政厅致电了解情况,并于下午2时发函督促调查、核实”。这种背景下,“走失男童变‘干尸’”事件的上述种种疑问谜团,何时能够彻底澄清,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编辑:常青藤

  (原标题:三问“走失男童”之死)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9岁男童是怎么成“干尸”的

我最想求解的是,救助站为什么在男童死亡那么久及至成为“干尸”后才登报发出寻尸启事?以此为线索,我们可以发出一连串的追问:死于何时何地?怎么死的?尸身上的伤痕怎么来的?死前有否送医诊疗?死后存放在哪里?为何不第一时间发布寻尸消息?

汪国真逝世:谁比谁活得更长

这番感慨,是因为刚刚逝去的汪国真,连日来招致各种调侃嘲讽,从否认诗歌作品,走向鄙薄人格。如此对待过去,对待人生,对待生命,我觉得太不真诚,太不客观,是一种很虚伪的文化生态。

小学生告别信如同啼血告状信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特别又是女孩子,最该是如花蕾一样的年龄,她们本该是无忧无虑、如诗如歌、天真活泼的年龄段,而现在这个女孩子竟然叹息“活得太累”,以至于拿上一百元就要家出走了,这不禁令人痛心,更让人百感交集。

你永远无法将汪国真逐出时代

始料未及,对于诗人的早逝,网上一边是如潮而至的哀悼与回忆,另一边是汹涌澎湃的批评与反思。对汪国真表示好感的人,夹杂着自己对已逝青春的纪念。有些人说,琼瑶的小说、三毛的散文、汪国真的诗歌以及庞中华的字,构成了人们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共同记忆。

  • 希拉里能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总统吗?
  • 刘仰:网络安全有必要警钟长鸣
  • 林昭狱中写给母亲的信读得刀扎人心
  • 了解大自然我们该读哪些博物学的书?
  • 黎吧啦让《左耳》没那么讨厌
  • 御夫术:别晕倒在闺蜜这片森林里
  • 冰岛巧遇梦幻彩虹出没的黄金瀑布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