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武警海南省总队一支队特勤中队的特勤本色图为武警海南省总队一支队特勤中队官兵正在进行射击战术训练。 杨瑞明 摄探秘武警海南省总队一支队特勤中队的特勤本色图为武警海南省总队一支队特勤中队官兵正在400米障碍训练。 杨瑞明 摄探秘武警海南省总队一支队特勤中队的特勤本色图为武警海南省总队一支队特勤中队官兵正在进行丛林搜索训练。 杨瑞明 摄

  中新网海口7月28日电 (佘正斌 杨瑞明)“继承传统,听党指挥,勇于担当,敢打必胜……”嘹亮的誓言在武警海南省总队一支队特勤中队的上空久久激荡。正值“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走进被誉为“琼崖纵队新传人,平安海南铁拳头”的特勤中队,探寻这支传承着英雄血脉的优秀连队。这个中队组建23年来,党支部3次被武警党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13年被武警海南总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多次被海南省评为“抗灾抢险先进单位”,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13次,1人荣立一等功,7人荣立二等功,151人荣立三等功。

  近年来,该中队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处置劫持人质等临时任务70余次,救出被困群众10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被群众称为“椰岛守护神”。

  “走进特勤门,就是特勤人,走出特勤门,还是特勤人。”是该中队队训。这个中队官兵即使离队多年,也依然怀有永不褪色的“特勤情节”。今年4月23日建队纪念日,来自河北、江苏等地事业有成的退伍老兵王旭光、钟平保、王路、陈亮4人相约来到中队。他们站在自己曾经洒过汗水的训练场上,忍不住热泪盈眶。老兵钟平保扶摸着300米障碍物感叹道:“今天,我们能取得这些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是‘特勤’人,受到过‘特勤’的良好教育,这种教育会影响我们一辈子。”

  在特勤中队,军人的血性让“软蛋”的战士变成了“硬汉”。

  江苏籍战士申文豪是个“富二代”,家里经营服装生意,上学时就是车接车送的“阔少爷”。2013年9月入伍下连后,申文豪成了中队最爱哭的“软蛋”:跑五公里哭、练单双杠哭、就连站军姿他也会受不了掉眼泪。“在‘特勤’,没有‘软蛋’,只有硬汉!”排长于盛达的教诲让申文豪振聋发聩。在其他战友的帮助影响下,他逐渐变了样:跑步跟不上,背上10斤重的防弹背心练耐力;射击打不准,据枪瞄准一练就是1小时……入伍第二年,他就成为了同年兵中的佼佼者。这样的例子在特勤中队不胜枚举。

  血性铸就了官兵见荣誉就争,见红旗就扛的锐气。从2010年第一届武警部队特战比武至今,特勤中队有6人通过“魔鬼周”训练,荣获“勇士勋章”。中队长赵明明深有感触地说:“把集体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不让红旗在自己手里褪色,这是每个特勤人坚守不变的准则。”

  “特勤官兵的血性,来自于坚定的政治信仰,艰苦的军事训练和部队严格的日常养成,也是一代代‘特勤人’内化于心的精神脊梁。”采访中,武警海南省总队政委戴金益如是说。

  翻阅中队的历史,记者发现,特勤中队的组建缘于一场写入教案的捕歼战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刘进荣为首的“东方黑帮”,70余人长期盘踞海南东方、昌江、乐东、白沙四县交界的山区和金矿,抢劫勒索财物,与公安机关武装对抗。为了歼灭这个犯罪集团,1992年,武警海南总队抽调精兵强将,正式组建特勤中队。

  1993年2月,特战队员们克服缺水缺粮、蚊叮虫咬等恶劣环境影响,在热带丛林中连续潜伏60多小时,当场击毙负隅顽抗的刘犯。至此,轰动全国的“海南第一杀手”刘进荣案告破。

  为战而生的特勤官兵就这样时刻行走在刀锋上,一直枕戈待旦,从未懈怠,早已练就“睡觉也睁半只眼”的警觉性。2014年12月19日,特勤中队官兵受领任务赴三亚抓捕一名公安部A级通缉犯,经队员缜密侦察后,伪装成修理工破门突入,当场将企图逃跑的犯罪嫌疑人制服,未费一枪一弹。

  从2002年至今,中队连续14年圆满完成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安保任务。组建23年来,中队共有19名干部提升到团营职岗位,38人考入警校、直接提干或保送入学,14名退伍老兵被地方特警录用。(完)

  (原标题:探秘武警海南省总队一支队特勤中队的特勤本色)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举报释永信不能再当娱乐八卦

从某种意义上讲,释永信现在已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大和尚了,而是中国佛教界的一面旗帜,嵩山少林寺的一个象征,一种精神。因此,处于这种巅峰之上的释永信必须圣洁,也应该圣洁,并经得起任何质疑和调查。这也就决定了对这次的举报决不能再让其演绎成八卦。

高铁的一瓶水养肥了哪些人?

一个向政府要补贴的国有大型企业,它的任何支出都可以看做全民承担,它的所有负债实际上也是全民消化。即便矿泉水不计入票价,终归不是矿泉水公司免费提供,自然要消耗铁路总公司的运营成本,那么这项成本最终将由谁埋单,就一目了然。

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别总想管制

我不想“一分为二”地说什么“监管也有其必要性”。至少对那些非盈利、非政府的NGO组织(不管它们是来自境内还是境外)来说,还是要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对它们的监督,还是要严格遵循法治精神,合法则保护,违法则追究。

年轻人不愿选职校根源是什么

瑞士年轻人愿意选择技校,那是因为技校的地位并不低,学到一门技能之后,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在日内瓦,甚至75%的老板均出自技校,而劳动也在这个国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行业、不同岗位有着相同的社会福利保障待遇。而在我国呢?这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 释永信被举报少林寺报的哪门子案?
  • “电梯吃人”事故暴露了哪些问题
  • 哪位将军殉国后妻子为其绝食而死?
  • 对那些跑各种文学奖的作家要说不
  • 《捉妖记》其实没什么想象力
  • 别一听男人说要养你就觉得是真爱
  • 在世界最长的酒吧街寻欢作乐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