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黄金时代”是中西框架的冲高

2015年10月16日02:00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虽然距习近平主席20日至23日对英国国事访问还有几天时间,但英国和欧洲的关注已经开始升温。英国首相卡梅伦今年提出英中关系“黄金时代”的概念,英方不断放风要用最高规格接待习主席,伦敦在高调宣示它想引领中国同欧洲关系的意愿。

  卡梅伦2012年5月会见达赖,北京把伦敦“打入冷宫”18个月,同时大力发展同德国、法国的关系,给了伦敦痛感。中英这轮斗争是在欧洲困难重重,而中国比2007年、2008年同德法就达赖问题斗争时实力更强大的背景下发生的,因而更具威慑力。如今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吸引力不断上升,这是中欧关系调子发生变化的基础。

  英国的对华关系调整很快,显示出这个老帝国高度的外交灵活与娴熟。它于今年3月在欧洲国家中率先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抓住了一个扳回同中国关系、并在欧洲“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它还致力于让伦敦成为除香港之外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此外卡梅伦接见中国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英方还积极邀请中国公司参与英国一核电站建设,并表示要为参加这一项目的中国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这些都在欧洲“带了头”。

  作为曾经美国的“宗主国”和全球最大殖民国,英国虽已衰落,但仍有雄厚的综合资源。它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更了解它,因而在发展对华关系上放得开,似乎有较强同华盛顿沟通的能力,或者可以不太在乎后者怎么想,敢往前走。

  伦敦这一轮的对华示好显示了西方主要国家克服政治偏见发展对华关系的新空间,展示了中西加强伙伴关系的潜力。尽管英国政府是出于利益考虑强化对华友好姿态,但这也说明了今日中国作为一个利益提供源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国家关系难言永远,但迄今的经验告诉人们,利益的纽带是各种纽带中最靠谱的之一。

  习近平主席这次英国之行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十年的首次访英,而且习主席这次是专门访问英国,这反映了北京对中英关系的特殊重视。中国显然对英方的友善给予了积极回应,这次访问作为里程碑将激发人们对中英合作乃至中欧合作的更多畅想。

  几年以前欧洲国家曾比着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像接力阵一样对达赖示好。如今它们似乎开始就对华合作彼此竞争,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好兆头。中国当下在对欧关系中的主动性和塑造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这非常可贵。

  必须看到,英国也是中国的重要机会。英国对中英关系的主动拔高,它对人权等中西长久争议态度蛮坚决的淡化,它在亚投行问题上敢于与美分歧的姿态,对中国进一步搞好同其他国家关系都具有撬动意义。如果中英真能出现“黄金时代”,它对西方世界的扩散能力将是不言而喻的。

  中英相互需要。在美国向欧洲输送利益能力下降的大趋势下,中国成为英国保持经济及金融中心地位急需抓住的新战略性支撑力量。中美及中日关系面临不确定性,中国也急需西方国家中出现对华全面战略伙伴的“榜样”。“黄金时代”应当说对中英都来得恰逢其时。

  能够冲击中英关系的主要还是政治领域。英国社会是“西方”概念的主要支撑点之一,也是西方价值观的一个示范区。西方的文化及政治傲慢都溶解在那里,很容易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被点燃。处理这一风险将构成对中英关系的长期考验。

  现在是英国很高调,主动发来带些弧度的球。接好这个球,同时接好德法等传来的每一个“好球”,让它们盘活欧洲的全场,将取决于中国的大智慧。

文章关键词: 达赖 人权 习近平 扩散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