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3月15日05:20 中国青年报

分享

  原标题:靠改革创新跨越“陷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杨杰 宁迪 陈婧

  这可能是事关中国经济命运的一跳。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各种矛盾和风险明显增多。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这个名词的魔咒在于,一个国家可以遵循最初的发展战略和机制,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但难以再依靠这套战略和机制继续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跨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000美元左右,处于中等收入偏上阶段。如今,全世界许多双眼睛都在盯着中国人的腰包,看它还能不能持续地鼓起来。

  2020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节点

  许多人担心中国会走上拉美国家的老路。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马达”不在东亚,也不在发达国家,而是在拉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拉美的GDP开始进入负增长,一直持续了20年才开始复苏,GDP的走势图如同一个微笑曲线,也可以说是一个陷阱。

  在一份媒体的调查报告中,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掉入“陷阱”是一种比较尴尬的状态。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说,这个时候,成本优势和劳动力红利会逐渐减少,高科技优势还不明显,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增多,政府滋生腐败。

  张连起形容这个状态为“武大郎抬杠子,两头够不着”。这位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解释说,处于“陷阱”中的国家,既丧失了低收入、低工资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没有能力同发达经济体在高技术创新领域展开竞争,经济无法由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资源能源类自然禀赋向依靠高生产率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变。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严格来说是负增长,我们现在还不是。”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与其说我国落入“陷阱”,不如说是一种“警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也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目前我国虽然经济增速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增速明显放缓。但如果改革不断深化,生产率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不断升级,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年均增长6.5%以上的目标。

  “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真正风险是,改革不能深化,不能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生产率增长。”刘培林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曾提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节点是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这一节点,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现两个翻番是关键。

  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拟订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要达到1.1万美元左右,接近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

  科技创新极为重要

  如何确保这一跃能够平稳落地?马蔚华认为,出路只有两条——创新和改革。“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政府在大力鼓励创新。”马蔚华说,“尤其是科技创新极为重要。因为,当人口红利减少的时候,通过科技创新、科技革命,也可能追赶上发达国家。”

  从3个指标的变化上,能感受到政府“发力的部位”。第一是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到2020年将达到2.5%,而目前只有2.2%左右的水平;第二是科技成本的转换率,目前我国处在3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到70%至80%的水平;第三是技术进步对GDP的贡献,从55%上调至60%,这也是新增加的指标。

  新指标还有全员劳动生产率,未来5年年均增长6.6%。钱颖一指出,过去的人口红利没有了,劳动力人口在净减少,并不意味着会出现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短缺。“毕竟我们30%的劳动力在农业,农业只占GDP的9%。”钱颖一说,产生效率低的农业人口可以转移到生产效率更高的工业和服务业。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本报北京3月14日电

责任编辑:张淳 SN182

相关阅读

中国会重蹈日本房地产覆辙吗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正在走入第三个“失去的十年”,考虑到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中低收入现状,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泡沫一旦破灭,中国的状况要远远比当年日本要惨烈很多。

人工智能时代99%人类成寄生者

当超过99%的岗位由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之下,不是你想不想工作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无工作可干的问题。

波兰人为什么怀念共产时代?

怀旧之情强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财富。现实越黯淡无光,过往岁月便越是难以割舍。对于声称自己怀念共产主义时代的波兰人而言,他们念兹在兹的或许并非锄头镰刀,而是那些无需感到挫败和失措的好时候。

清清白白的汤唯干干净净地脱

我平时在写作的时候,特别希望像汤唯一样能很好地把人性、人的本能,以及矛盾、困惑、误解、踌躇、摇摆、张惶、沮丧甚至亢奋,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即使露点也义无反顾。心地清白,所以脱得干净。

  • 钱克锦:特朗普的集会怎么老动粗(图)
  • 未来人类与机器究竟是什么关系
  • 从国礼那些细节上看中苏关系由热变冷
  • “口语诗”对诗坛到底是有罪还是有功
  • 《女医明妃传》从开始就选错了对象
  • 暖男与直男癌之间不为人知的逻辑关系
  • 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伊顿公学(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