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成立
HIST主任郭华东(右)与衡阳师范学院校长皮修平共同签署成立衡阳分中心的协议。 傅煜 摄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芳(右)和HIST主任郭华东共同为衡阳分中心揭牌。 傅煜 摄
中新网衡阳11月14日电 (记者 傅煜)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简称“HIST”)衡阳分中心正式落户衡阳师范学院。作为HIST在中南地区设立的首个科研基地,该中心将立足中南六省,面向东南亚地区,致力于利用空间技术加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与保护。
HIST于2011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成立,依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建设,旨在利用空间技术为教科文组织及其成员国在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的监测和保护方面提供技术服务。根据发展规划,HIST拟在东北、中原、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区域设立分中心,建立广泛的合作网络,形成一支强大的遗产空间技术工作队伍,立足国内,面向亚洲,服务世界。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海南位于中国中部南方地区,这里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古时南楚文明与多民族文化交汇之地,生态群落复杂,文化遗产丰富。在中南地区设立HIST分中心,对于加强该地区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促进区域资源生态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HIST在中国设立的第三个分中心,衡阳分中心依托衡阳师范学院牵头成立的“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两者同体运行,对自然与文化遗产进行综合性、应用性和战略性研究。
当日,HIST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与衡阳师范学院校长皮修平共同签署成立衡阳分中心的协议。郭华东表示,自成立以来,HIST以其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高水平成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赏,尤其在自然文化遗产空间技术监测方面培训了大量人才,受到了成员国的赞誉,更为中国赢得了声誉。他透露,未来五年,HIST将重点致力于用空间技术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希望衡阳分中心立足中南六省,并发挥与东南亚地区地缘相近的优势,与HIST共促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在“数字‘一带一路’”工作中有所作为。
HIST衡阳分中心主任由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沛林担任。多年来,刘沛林团队一直专注于古村古镇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协同创新中心曾与美国俄勒冈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瑞士苏黎世州文物局等多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相关领域开展科研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