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3月16日03:21 华商网-华商报

分享

  原标题:加价提车真的合理吗?

  加价提车算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华商报汽车周刊官方微信后台关于加价的投诉积累了一大堆。那么,消费者、经销商、律师和记者怎么看呢。

  消费者:

  有人声讨有人接受

  消费者曹先生声称,想平价提,要么就不承诺交车时间,要么就等5个月以上,谁等得起?理由是产能不足,店里没车。但加个2万元的装潢,半个月就能提,所谓的“没车”不是忽悠人吗?要我看,这就是厂家和4S店联合起来搞饥饿营销,搞垄断,应该好好管管。

  消费者吴先生:很多人一提加价就来气,不过我自己觉得这个很值得。虽然多花了点钱,但一来毕竟给车加了一些配置,二来比其他人更早提到车,早买早享受。讲的俗一点,用多花的这点钱,买个面子。

  经销商:

  降价时为啥没人提“指导价”

  某德系豪华品牌销售总监屈先生表示,厂家给一款车标注的价格,其实叫“指导价”,不是“定价”,实际交易中并非一定得按这个来。“像现在卖车,很多车都是9折甚至8折在卖,为什么没人出来说我们搞倾销?而有些车供不应求,价值本身就超过了指导价,加上我们也没有强迫消费者,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怎么就违法违规了?”

  律师提醒:

  加价部分不开发票肯定是违法

  陕西林麓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维接受采访时表示,加价这种行为得分情况。如果真实情况就是没货,经销商需要帮你调货、协调,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是有货,而且不存在额外服务,但是还要加价,就涉及一定的诱导消费了。但是从取证上来说,这个很不好界定。

  目前唯一能界定的就是,加价部分是否开具发票。如果不开票,就是逃税偷税了,这肯定是违法的;如果开发票,但是发票与服务不匹配,也是不合规定的;如果发票就是装潢费,也确实给车子加装了配置,理论上是没问题的。

  【记者观点】

  说起加价提车的原因,表面上看无非是供不应求、饥饿营销等等,但是从深层次来讲,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本身,二是消费心理。

  产品本身来说,但凡加价车型,一般都没有竞品或者竞品相对比较弱。比如当年CR-V加价,合资品牌城市SUV,选择面非常窄,消费者基本上只能选这款车;再比如当年Q5加价,也是一个道理,豪华中大型SUV,50万上下就这么一款车,没得选。但是从长远来看,你卖的好了,其他品牌必然很快推出同类产品,随着竞争加剧,加价也会慢慢消除。

  从消费心理来说,中国人都是“买涨不买跌”。有时候有些车可能产品上并非无可取代,不过一旦形成加价销售的态势,马上会变得炙手可热,甚至之前不考虑这款车的人也会出于面子考虑加入进来,让加价愈演愈烈。华商报记者 王培楠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清华人买不起房,房子被校友抢走了
  • 清朝科场大惨案:丁酉科场案
  • 全民故事计划:教我们唱戏的文盲老师
  • 约炮就约炮,谈感情就是你的不对了
  • 关于爱情,你总是要完成那些选择题
  • 中国第二敦煌,百年后可能就看不见了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