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3月22日06:36 湖南日报

分享

  原标题:情系苗家十八载

  通讯员 欧阳文章 周胜军

  湖南日报记者 彭业忠

  “‘张爸爸’太好了,‘张爸爸’对我们柳甲村人太好了。”3月21日,回到老家的凤凰县高级中学教师吴志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张爸爸”是一位已退休5年的军人——原广州军区动员部副部长张智华。

  柳甲村是一个海拔800多米的纯苗族聚居村,有219户1051人。今年33岁的吴志芳是柳甲村考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张爸爸”资助的第一个大学生。

  柳甲村的晚辈们都叫张智华为“张爸爸”;年纪稍大点的,叫他“张书记”。

  生长于广东惠州的张智华,怎么会与湘西大山里一个苗族村寨扯上关系的呢?

   驻村,结下一世不了情

  1999年农历正月初七,湘西大山深处的柳甲村寒风刺骨。风尘仆仆中,一位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军官站在了村口,他就是张智华。

  1998年,全军开展向“扶贫司令”彭楚政学习,广州军区司令部积极行动,派工作组来到柳甲村扶贫。一年后,时任军区动员部某处处长的张智华来到柳甲村,接替前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荣,并挂职凤凰县委副书记。

  张智华来村里后,先是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掌握村里贫困状况。当时柳甲村人均年纯收入仅471元,村民长期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2年后,一定让大家喝上水、有饭吃、走公路、读好书、看彩电。”张智华向村民承诺。

  张智华来到村民龙求兵家,见他躺在床上呻吟。龙求兵患病多年,无钱医治,只能在破屋里“听天由命”。看到这一幕,军人张智华流下了心酸的泪水。他随即请来县里医生,为龙求兵治病。15名患病的村民,同时得到了治疗。

  柳甲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干旱地区,村里有两个天然溶洞,洞里阴河水流不息,但山高、洞深,村民们只能“望水兴叹”。

  张智华决定在柳甲村打一场“水仗”。他向军区汇报,落实项目资金26万元,立马启动引水工程。

  翻山越岭,下阴河、探水源,张智华和村民们一起日夜奋战,修建水池4个、铺设地下管道4.6公里;开挖灌溉渠道3.5公里,可灌溉稻田800亩。

  为了引水工程,张智华3个月没有回家。通水那天,柳甲村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民们欢呼雀跃,将张智华高高抛起。

  2年驻村扶贫,张智华带领村民打了“五大战役”。除解决水的问题,还投资71万元修建了4.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修建了“八一”希望小学、村部楼,开设了广播站。

  同时,张智华和工作队一道,借鉴沿海地区经验,创建柳甲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设蔬菜、果品、禽畜、建材4个分公司,以“公司+农户”模式,发动村民种植金花梨、苹果、板栗500亩,优质椪柑400亩。村里先后涌现出龙志平、龙生旺等一批产业致富能手。柳甲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到1246元。

   坚守,退休还是柳甲人

  2000年底,驻村扶贫2年后,张智华回到部队,先后被任命为某师副师长、军区动员部副部长,但他依然牵挂着柳甲村的乡亲。

  2005年,村党支部书记龙云表才40岁,妻子便因病去世。中年丧妻的他极度悲伤,情绪低落。张智华了解情况后,隔三差五打电话给他,鼓励他从头再来。

  电话里,龙云表向张智华交心,自己年纪不大,孩子也小,一个家没个女人不像样,想再娶个媳妇,可家里穷,房子破旧,处了几个对象都不了了之。

  张智华马上联系他在张家界的一个同学,借款2万多元,帮龙云表解决建房资金。房子建起不久,龙云表就娶上了媳妇。

  “我们柳甲村没有哪个没得到过张书记的好处,他是我们的恩人。”龙云表说。

  2014年7月,凤凰县遭受特大洪水灾害,柳甲村未能幸免。得知灾情,已退休2年的张智华,马上联系身边的爱心人士,筹集救灾物资,紧急送往柳甲村。

  村民龙福庆家里条件差,一儿一女上不起学。张智华得知,联系爱心人士,与龙福庆的儿女结成对子,一对一帮他们完成学业。

  在张智华影响下,部队很多单位的首长纷纷关爱柳甲村。国家农业部、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也来到柳甲村。长沙、北京、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爱心人士为柳甲村慷慨解囊。仅原广州军区司令部,就先后有30余人与柳甲村贫困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

  长期跟踪采访张智华的《团结报》副总编辑唐心说:“每年他都要来村里几次,带着爱心人士来扶贫,这一扶就是18年呀!”

  2005年、2011年,张智华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巨变,苗胞不忘党恩情

  2016年11月8日,雨雾中的柳甲村唢呐声声、苗歌飞扬。在部队当士官的龙海隆回村办婚礼,张智华赶来祝贺。

  “张书记,这么远你还赶来,我们一家人感激你!”龙海隆的父亲紧握住张智华的手。婚宴上,张智华成了“主角”。乡亲们边敬酒边唱苗歌:“张书记是解放军,千里扶贫显军魂;心系苗家十八载,倾注柳甲一片情;树高千尺不忘根,乡亲永记党恩情。”

  2002年,吴志芳考取吉首大学,但家徒四壁,一家人为学费发愁。吴志芳含泪悄悄写信给远在广州的张智华。张智华赶到湘西,联系学校,筹措学费,几经周折,终于帮吴志芳圆了大学梦。

  吴志芳说,2010年1月23日,她举办婚礼,张智华休假从广州赶来,坐火车到张家界,又坐汽车去凤凰。路上堵车,不能如期抵达。新娘子吴志芳本来定在早晨5时出门,为了等“张书记”,全家商量后,将新娘子出门时间改为7时。

  “张书记来我们村里18年,先后有35个孩子考上大学,个个得到张书记以及他联系的爱心人士帮扶。”村里“八一”希望小学老校长龙培送从教多年,见证了张智华在柳甲村捐资助学的善举。

  18年,十八变。如今的柳甲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用苗歌唱道:“片片果园满山岭,幢幢新楼坐山中;条条大道进家门,冰箱彩电家家有;能有今天好生活,党的政策暖民心。”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新一轮调控将把中国房地产市场带向哪
  • 自闭症少年之死:托养中心成了“黑店”
  • 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的妻子后代
  • 闫文盛:我们为什么会亲近文学?
  • 还记得催泪电影《忠犬八公》吗?
  • 家有挑剔婆婆,认为我配不上他儿子
  • 在日本,感受纯正的东京小资生活(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