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3月27日19:05 华声在线

分享

沈氏族谱系列之四

如梦浮生话沈复

作者:沈建华

一本书籍成为时代的标志,当时连自己都看不到这一点,无意超前,却是寥寥可数的先驱。这种文学现象在明、清之际尤为显著,沈复便是那个群体的代表人物。

沈复(1763——)字三白,江苏苏州人,著有《浮生六记》。祖上是个大户人家,住在沧浪亭畔。父亲沈稼夫,长年在外面做幕僚,性格豪爽仗义疏财。因此,家里的事务由母亲做主。

从前,人们喜欢亲上加亲。沈复十三岁那年,随同母亲走人家,爱上了表姐陈芸。

陈芸字淑珍,是沈复舅舅家的女儿。“其形削肩长项,痩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惟两齿微露,似非佳相。”那时候胖子招人喜欢,被认为有福气。陈芸四岁丧父,还有一个母亲和弟弟,后来家徒四壁,不得已去学刺绣,“一家三口仰其十指供给”。 尽管如此,沈复还是对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娘家兄弟的女儿嫁过来做儿媳妇,等于亲上加亲,沈复的母亲的当即答应了这门亲事。

表姐弟同年,一个年头一个年尾。十七岁那年两人结婚,刚刚度罢蜜月,稼夫公便特地打发差役将沈复接到学堂里。

才结婚的小青年,哪里有心思读书?先生见沈复神魂颠倒,便写信告诉他的父亲,然后出了十道题目,让沈复回家去做。听到这个消息,沈复“喜同戍人得赦,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小家庭中长大的陈芸,特别聪明能干,虽然没有进过学堂门,却粗通诗书,十二三岁时就写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的诗句。沈复是家里的长子,大排行第三,所以叫做三白。先前当然读过书,可是父亲长年在外,沈复又是性情中人,学业上未免信马由缰,这会儿结了婚,沈复请示母亲,在沧浪亭爱莲居“携芸消夏于此,因暑罢绣,终日伴余课书论古,品月评花而已。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有一天,小俩口谈起唐代诗人,沈复问道:“唐朝以诗取士,而诗家必称李杜,你喜欢学谁?”陈芸说:“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沈复又问:“杜工部集诗家之大成,人们多半学他,你独取李白,是什么缘故?”陈芸回答说:“格律严谨,词句老到精确,诚然无人能与杜甫相比。但是,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流水落花之趣——”

欢乐时光太短暂了。第二年,沈稼夫得了伤寒病,沈复侍奉汤药,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没有合过眼。这一日,稼夫公把沈复叫到跟前,嘱咐他说:“我恐怕不行了,你守着几本书,终究难以养家糊口。现在,我将你托付给我的盟弟蒋思聪,仍然和我一样去做个幕僚吧。”

吩咐过后事,稼夫公的身体渐渐康复了。从此以后,沈复开始了游幕生涯。三四年后,他来到父亲身边。稼夫公看到家书中有陈芸附寄的信函,便说:“媳妇既能笔墨,你母亲的家信就让她代笔。”

婆媳关系最是麻纱。陈芸的婆婆还是亲姑姑,这会儿家里有了闲言碎语,婆婆怀疑儿媳述事不当,不要她代笔了。稼夫公那边看见信件不是陈芸的手笔,又问儿子是怎么回事?沈复写信去询问,陈芸也不回复。后来,稼夫公生气了,以为是陈芸不屑代笔。直到沈复回家,才知道是母亲的意思,他想去辨白,陈芸急忙阻止说:“宁愿受到公公的责难,也不要失欢于婆婆。”

真的是这样么?不是。

陈芸这么做,乃是典型的小家碧玉式的执拗。

又过了四五年,稼夫公托付朋友对沈复说:“一生辛苦常在客中,想找个人侍奉日常起居都做不到。孩子们如果能体谅长辈的心意,可以在家乡找一个人来,只要言语相通。”

于是,沈复特意写信给陈芸,要她去请人物色。不久,相中的那个姚家女子来了,陈芸又不告诉婆婆是什么缘故,只说人家到这儿来游玩。

这样的事儿,怎么能够瞒住婆婆?

大家庭中女人与女人之间的较劲,往往会成为日常事务的主要流程。女孩被接走,老太婆不敢说丈夫的不是,便埋怨儿媳妇:“这就是那个喜欢游玩邻家女孩,娶她做什么?”

稼夫公儿孙满堂,又娶了个小姑娘为妾,分明是来要命的,哪里还能给自己减轻负担?刚刚两年又病倒了。沈复前去探望,也染上了疾病,接着,他的弟弟启堂也赶到了。正在这时候,陈芸来了一封信,说启堂曾经在邻家一位妇女那儿借过钱,请我做的中间人,现在那人逼债非常急迫。沈复一看,便问启堂怎么搞的?启堂无言以对,只怪嫂子多事。于是,沈复在信纸末尾写道:“父子皆病,无钱可偿矣!俟启弟归时,自行打算可也。”

启堂的这一笔借款,后来又衍化成家庭债务纠纷。究其原因,叔嫂二人都有过错。

男子汉借款,请嫂子做担保,该借款人的信誉就应该打个问号。但是,放款人是个女的,小叔子不便和人家私相授受,这样才请嫂子出面,虽然转弯抹角,看上去就正大光明了。

在女人小心翼翼的时代,陈芸背着公婆和丈夫给小叔子去做财务担保,风险不言而喻。陈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想大约是因为其中有利可图的缘故。

嫂子给小叔子做担保,小叔子的信誉又不敢恭维,因此,只有银子才能请动嫂子。

别以为陈芸不敢得这个钱。贫寒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人生的艰难,三五两银子,抵得上纺织刺绣几个月的收入。小家小户日常生活的历练,让陈芸既聪明伶俐又严于律己。别看此时嫁入豪门,可是,一大家子人都挥霍无度,这会儿攒点体己,又不是自个儿贪图享受,说不定日后丈夫用得着,还会夸自己能干呢!

没过多久,父子俩的病都好了,沈复便离开了父亲。

陈芸以为丈夫还在那儿,又寄来一封信。

儿子走了,稼夫公拆开一看,信上不仅叙述了启堂借款事儿,有一段是这么写的:“令堂以老人之病,皆由姚姬而起。翁病稍痊,宜密嘱姚托言思家,妾当令其父母到扬接取,实彼此卸责之计也。”

姚姬是由陈芸物色,交给沈复亲自送到扬州的,为此,陈芸还与婆婆闹翻了。这会儿,让那个女子恢复自由之身,里里外外都是一件好事。

稼夫公可不这么看,老夫少妻的,那个姚姬正是自己的心肝儿肉呢!

他不便向自己的夫人发火,如此一来,做儿媳的就倒霉了。

老爷子首先写了一封信,去问二儿子启堂借债的事儿,启堂回答不知道这件事情。接着,沈复就接到了父亲大人的驱逐信:“汝妇背夫借债,谗谤小叔,且称姑曰令堂,翁曰老人,悖谬之甚!我已专人持札回苏斥逐。汝若稍有人心,亦当知过。”

姑翁即是公婆,所谓“令堂” 是“您母亲”。

休说不分尊卑长幼,陈芸这封信写得很俏皮,分寸拿捏也相当准确。舅爷养女嫁姑娘,我喊您做姑还喊少了么?这会儿做了婆婆您还不满意,我就只好在丈夫面前故作幽默啦!不管怎么说,咱们此时改正错误,还是为了您;公公那儿呢,毋庸讳言一桩风流事,做儿媳妇的用轻松的笔墨道出,大家都不拘谨,比如下棋满盘皆活。

也许意识到过于严厉,不久,稼夫公收回了驱逐儿媳的决定,改为把小俩口赶出家门。

照道理说,陈芸跟在身边,沈复出去做事就有人照顾了。

不是这样的。大户人家有大户人家的派头,公公一句话可以驱逐儿媳妇,正儿八经的儿媳呢是个少东家,有丫环伺候着,除了在长辈跟前装个样子,一般不会干家务活儿。男人去做幕僚或是教书先生,客人登门,如果妻子端茶捧水,那就叫做小家子相。到了那个地步,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雇主的大雅之堂谁曾见过一身短打扮去分庭抗礼?事关地位名声,读书人若要在上流社会中混一口饭吃,就不能将妻子当做用人。

家里在走下坡路,老爷子纳妾都遇到阻力,沈复怎么能起这个念头?此时被赶出家门,更是连生计都成了问题。

从前做事靠老爷子的关系网,这时候别说没人接纳,就是那些叔叔伯伯有意关照,沈复也不会去低三下四。

小青年与长辈闹翻,只能靠朋友和自己的本事。

穷户人家出身的陈芸,落难时节将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锡山华夫人家里,鲁半舫家的萧爽楼,见证了那一段田间牧歌式的岁月。陈芸巧手调停,让丈夫那帮失意的朋友,潇潇洒洒体会到了无官一身轻的快乐。

只要有饭吃,种田人的日子并不难过;只要有事做,读书人的日子也不难过。难的就是不上不下之间。《浮生六记》妙笔生花,将平凡日月的闲情逸致,描摹得栩栩如生,苏州人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满清王朝闭关锁国,但是,翻开《浮生六记》,我们能够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往事。比如乾隆时期广东沿海就开始流行吸食鸦片;苏州地区已经有了放高利贷的西洋人。

好的没学到,坏的一沾就会。开放走了样儿,虽然与人类的劣根性有关,未尝不是满清政府挾洋自重的结果。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都是黄皮肤黑头发,咱叫什么夷狄,你没看见那些西方人么?人家家在万里之外,尚且那么能干,四海之大天外有天,怎么能以远近论高低呢!

不能瞧不起别人,只能瞧不起自己。这个不用人教,咱们一向如此。

在外面住了几年,沈复俩口子又回到父母身边。

可惜人强不如命强,娘家的弟弟外出杳无音讯,母亲一病不起,身心交瘁的陈芸染上了吐血之症。

沈复经营一个小作坊,以售卖自己的画作为生,无奈开销太大,“三日所进,不敷一日所出”,“ 隆冬时节,挺身而过”。

不免左借右挪,到了这个地步,还去给人家担保,结果那人卷款而逃。

五十两银子在西洋人那儿借来,年关将至,洋人讨债咆哮于门。稼夫公听见了,正在训斥儿子,陈芸的一个结拜姐妹打发使者前来询问她的病情,老爷子以为是来者是风月场中的人,便怒不可遏的说:“汝妇不守闺训,结盟娼妓。汝亦不思习上,滥伍小人。若置汝死地,情有不忍。姑宽三日限,速自为计,迟必首汝逆矣!”

老子告儿子忤逆,证据确凿,儿子只有死路一条。

借债的事摆在那里,洋人的背景,官府不敢掉以轻心;所谓“结盟娼妓”, 也并非捕风捉影。

《浮生六记》详细记载了作者在广州沙面“游河观妓” 的情景。数月之间,沈复情有独锺,在那个叫做喜儿的姑娘身上花去了一百多两银子。他有一个同行名叫徐秀峰,沈复描写说:“余每去,必偕秀峰,不邀他客,不另放艇。一夕之欢,番银四圆而已。秀峰今翠明红,俗谓之跳槽,甚至一招两妓。余则惟喜儿一人……邻妓皆羡之。有空闲无客者,知余在寮,必来相访。每上其艇,呼余声不绝。余亦左顾右盼,应接不暇,此虽挥霍万金所不能致者——”

看到徐秀峰带了个美女归来,陈芸张罗着要为丈夫纳妾。浙江妓女温冷香寓居虎丘,有个女儿叫憨园,还是处女,生得亭亭玉立。陈芸与之一见如故,便告诉沈复说:“刚才已经和憨园约定,明日她到这儿来,我去想办法让她嫁给你。”沈复大吃一惊:“这样,不修一座金屋便不能藏此娇娃,穷光蛋怎么敢如此痴心妄想呀!何况你我夫妻意情正浓,何必到外头去贪图快活?”

陈芸说我自己喜欢她,你等着听咱们的消息吧。不久,即以翡翠镯子相赠,并且和憨园结为姊妹。

妻子为丈夫挑选姬妾,除了收入分配方面的倾斜,既彰显了自己品味又能够增加在大家庭中的话语权,可谓一举多得。

多一个女人,意味着自己在丈夫那里少了份儿。可是,大户人家往往三妻四妾,与其被动接受还不如主动挑选,等到给丈夫娶来小妾,自己又多了一个心腹之人。

后来,憨园“为有力者夺去”, 陈芸忙乎多时,在长辈那儿又新添了一个“盟妓” 的过错。

沈复俩口子一而再再而三受到父母的责难,岳父家里无人是一个重要原因。做父母的认为儿媳福气薄了,拖累了自家的儿子;还有呢则是儿子的同学发达了,邻居家的孩子那么乖巧,咱们家的浑小子怎么总是没长进呢!

能怨稼夫公生气么?这时候,沈复的发小石琢堂已经中了状元啦!

外出躲债的那一段日子简直惨不忍睹,有时候比讨米叫化还不如,沈复几次差点丢掉了性命。

嘉庆八年,陈芸撒手走了,时年四十一岁。第二年,稼夫公去世,沈复接到女儿的来信,才知道这个消息。他去给父亲守灵,一连七天,不仅没有一个人来和他商量丧礼的事儿,弟弟启堂还暗中唆使人向老兄要债。沈复忍无可忍,便将启堂叫来说:“兄虽不肖,并未作恶不端。若言出嗣降服,从未得过纤毫嗣产。此次奔丧归来,本人子之道,岂为争产故耶?大丈夫贵乎自立,我既一身归,仍以一身去耳!”

沈复早年过继给了病故的堂伯父,按照惯例已经失去了继承亲生父母遗产的资格。

父亲去世未满百日,沈复要走,女儿青君说,祖父留下的房产,值得三四千两银子,您分毫不取倒也罢了,怎么连自己的行李都不要呢!

又过了一年,沈复去看望母亲,母子俩相会亲戚家里。原来,老家的那栋房已经卖掉了。

冤有头,债有主。大户人家的公子,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是放债人他就不怕你跑了。

这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证明,稼夫公晚年手里确实没有什么钱,不然的话,为区区五十两银子,怎么舍得逼迫儿子儿媳背井离乡?

石琢堂系乾隆庚戌(1790年)状元,嘉庆十年回家探亲,将沈复带去做幕僚。人到中年,生涯看上去有了转机,谁知道,辗转途中沈复又接到了儿子逢森去世的噩耗。

“呜呼!芸仅一子,不能延其嗣续耶?”可怜天下父母心!沉重的人生,让沈复快要支撑不住,这才拉出亡故妻子一起去承受这丧子之痛。

《浮生六记》纯任天然毫不做作,然而字里行间不乏弦外之音。

嘉庆十二年(1807),沈复到了北京。跨过年,岁在戊辰,便写出《浮生六记》,按照传统的算法,这一年沈复四十六岁。

《浮生六记》只有四记流传于世,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据说还有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可惜散佚不见了。

民国时期,有一个叫做王均卿的书商声称发现了足本,刻印出来,养生记道变成了养生记逍。且不论真伪与否,沈复的文字炉火纯青,这会儿冷不防蹦出个冒烟的炭头儿,仅此一项便让人觉得格格不入。

“瀛海曾乘汉使槎,中山风土纪皇华。春云偶住留痕室,夜半涛声听煮茶。”最早接触到《浮生六记》的江苏武进人管贻萼,为六记题写了六首诗歌,根据这首诗我们知道沈复曾经到过琉球。至于是不是使节没有关系,沈复做过生意,商人的身份,也许让他的往来如同写作一样更加自由自在。

读书人嘛是不是官员也没有关系,稼夫公恨铁不成钢,老爷子做梦也想不到,一本《浮生六记》难道只值得一个状元么?

乍一看,一本书籍与状元公二者之间似乎没有可比性。咱们的意思是,老石家的状元郎曾经提携过潦倒落魄的沈氏书生,然而浮生若梦,两百年后的今天,咱们说石状元是《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的同乡,不过是想让人们加深对状元的印象而已。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新一轮调控将把中国房地产市场带向哪
  • 中国足球为何总走弯路?因为最缺这个
  • 国人秘而不宣的帝王贵妃梦
  • 提笔就忘,高频易错99个字!
  • “鬼畜皇帝”唐国强知道自己很鬼畜吗
  • 南方男人多情,北方男人就很专一吗?
  • 西藏自驾血泪史!看完这篇你再去不迟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