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3月28日22:38 新京报

分享

           

 

 

                         

   文/曾炜

 

 

前几天《都市快报》报道了一则新闻,感动了不少读者。

 

新闻说,大半夜的,在杭州的河北路,有一个女孩蹲在马路中间双手抱膝抽泣。当时位置很黑,刚巧开车经过的李先生差点撞到她。李先生吓出一身冷汗,下车询问怎么回事。他拍了拍女孩的肩膀,女孩头也不回,只是哽咽地说了一句:“走开,不要管我。”

 

李先生有些尴尬,回到车上。换做一般人,估计也就直接离开了。不过李先生没有走开,而是打开了车灯,照在女子身边,同时报了警。

 

“虽然晚上车子不多,但万一有个意外呢?我用灯光照着,其他司机就能看见她了。”李先生解释说。

 

等了5分钟,民警赶到,李先生才驾车离开。原来女子是跟老公吵架,赌气跑了出来。

 

这算不上什么经天纬地的大事,但这条暖暖的小新闻却感动了很多读者。人们为李先生点赞,还有人想起自己的亲身经历。

 

其中有一个北京的读者评论道:“没有矫揉造作,没有野蛮暴戾,一束柔柔的车灯,照亮了女士,也指引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向! ”

 

 

 

 

 

李先生为什么能收到这么多人点赞呢?

 

之前看《奇葩说》,注意到一个叫柏邦妮的作家,她有句话很有意思,用来形容李先生的行为很合适:“能体谅别人,并且接纳别人的痛苦,那才是真正的温柔。比和颜悦色更可贵的,是你温柔的心。”

 

李先生显然是个和颜悦色的人,在女子挡着道,并且凶他,让他走开的时候,他没有生气。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也没有马上离开,他知道遇到了一个痛苦的弱女子。这个女子需要帮助,但她抱着头哭泣,并不想跟任何人透露太多私事。

 

李先生的温柔就表现在,他不多问,而是打开了汽车灯,然后报警,像保护孩子一样维护女子的自尊,同时保证她的安全。

 

这个故事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李先生面对陌生人时所表现出来的细心而得体的温柔。

 

有句话叫,来自陌生人的体谅总是很煽情。

 

其实,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我们脱离熟人社会,身边遇到的碰到的人,大多都是陌生人,社会学上把现代社会称作陌生人社会。

 

在现代社会,发展出成熟的陌生人伦理,是相当有必要的。但一般来说,陌生人伦理最成熟的形式就是法律和清楚的边界,很少有温情成分。所以在一个陌生人社会,怎么表达对陌生人的关怀,是一件颇具技术性的事情。关怀太多,陌生人会不舒服,认为你多管闲事,但完全置之不理,又似乎过于冷漠。

 

 

 

 

 

李先生的温柔,是聪明的温柔,通过一束柔柔的汽车灯光,他在边界和人情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确实值得点赞。

 

我第一次去上海,下了火车,找不到地铁入口,在火车站广场上转圈。我找到一个阿姨,问她地铁入口在哪里?其实,地铁入口就在广场的一角,熟悉地铁标志的人,很容易找到。我是第一次到大城市,所以还没见过地铁呢。阿姨看我问这么白痴的问题,她没有笑我,只是很认真地跟我说,“你买个上海市地图,我就告诉你”。

 

问路之前,我没注意到她手上端着一摞上海地图。

 

在城市里生活久了,我经常会遇到向陌生人求助的情况,问路是比较常见的。

 

这些被我问路的陌生人,有的热情,有的冷淡,大多数人说,“我不知道”。幸运的是,几乎每一次迷路,最终都能得到陌生人免费的指引。

 

久而久之,我觉得免费指路,是理所当然的。像阿姨那样把指路当交易,好像是有点冷漠了。

 

但转念一想,她面对我这个陌生人的要求,提出那样一个并不算过分的要求,也符合现代社会的陌生人伦理。我们现在不用问路了,用百度地图就行,但不也一样要费点手机流量吗?

 

几米老师说,“错乱的城市,到处都是迷路的人”。

 

 

 

 

其实,我们居住的水泥森林,是个捉摸不透的大迷宫。一大堆的陌生人生活其中,能够迅速找到人生出路的人算是幸运儿,而迷路却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生活的常态。

 

当你在问路的时候,那个被问的人,可能也在迷路之中。

 

在城市里,即使手里攥着一大把地图的人也没法保证自己不迷路。他停下来帮你指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你没有理由让人无条件付出。他愿意付出,你得感激,记着下次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陌生人。但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你也没有理由太生气。

 

我在想,下次遇到卖地图的阿姨,我或许会买一份。当然,如果遇到漆黑的夜,我也会为摸黑走路的陌生人把车灯打开。

 

夜深了,小编在幸福大街37号,祝您晚安!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公号转载     

编辑:朱玉  杨林鑫     校对:陆爱英

 

推  荐  阅  读

 

 

#“刀刺辱母者案”,这里有你要看的评论,往下猛戳# ↓

新京报社论 | “刀刺辱母者案”:突破社会底线的恶行,司法岂能忍

“辱母杀人案”:没亲历过被追债,不知道追债江湖有多可怕

“刀刺辱母者案”上亿条评论:请珍惜民意对法治的“助推”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京报评论”】

责任编辑:张冬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新一轮调控将把中国房地产市场带向哪
  • “假结婚”怎么成了一本万利的生意?
  • 暴君的软肋:朱棣竟怕自己的女婿
  • 尤氏是怎样在大观园内保住脸面的
  • 如果被辱的是于欢,他妈一定会这样!
  • 有多少人以朋友之名做“情侣”之事
  • 中国和加拿大的公园差异,居然这么大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