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3月30日20:55 中国新闻网

分享
    3月30日,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革命烈士陵园,守墓人夏昌一在夏雨初陵墓前整理鲜花。他和父亲夏道胤接力,无偿守护烈士陵园共64年。 郝嘉奇 摄

  中新网宣城3月30日电 (赵强 郝嘉奇) 家住皖南古村蒋顾村的村民常常能看到,83岁的夏道胤和他的儿子夏昌一沿着乡村小路,穿过金黄的油菜花和翠绿的茶园,前往42位烈士的墓碑前,从怀里掏出干净的白布,拭去墓碑上的灰尘。

  清明时节雨纷纷,30日,记者在绵绵细雨中来到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革命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夏雨初等革命烈士。

  记者在陵园看到,黄菊、水仙等鲜花在每位烈士墓前绽放。他们牺牲于1930年后土地革命、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时期,有的还是无名烈士。

3月30日,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革命烈士陵园,守墓人夏昌一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他和父亲夏道胤接力,无偿守护烈士陵园共64年。 郝嘉奇 摄

  夏道胤是夏雨初的侄子,从小被叔叔投身革命、献出生命的事迹影响着。夏雨初是中共早期党员,家族经营盐业,家境富裕,却仍投身革命,这给夏道胤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1950年,他参军入伍,3年后退伍还乡。从1953年起,他一直守护着陵园,并为前来祭奠者义务讲解,他说:“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烈士们的故事,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患有严重哮喘病的夏老,发病时难以发声,但为了把革命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他总是坚持现场讲解。妻子劝他歇一歇,村干部也劝他使用录音设备,但坚定的夏老一口回绝:“我不能糊弄人!”

  夏道胤住着30多平米的逼仄老瓦屋,和妻子、儿子靠着10亩稻田生活。有些村邻不理解,问他:“你是烈士的后代,又义务守护陵墓几十年,难道不觉得吃亏吗?”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正因为我是烈士的后代,所以我不能向政府伸手。那样的话,就是给烈士脸上抹黑。”

  64年来,他义务宣讲革命故事1200多次,到各地作专题报告60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超过十万。他对记者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夏雨初故居修缮一新,可惜没有钱。”

  夏老的清贫坚守,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广为传播,感动了无数网民,被评为2012年“感动宣城”十佳人物。

  2000年,夏昌一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当起了烈士陵园的义务宣讲员。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烈士陵园有着极深的感情。他说:“把这里守护好,把革命的精神传递下去,这是我的一份责任。”

  夏昌一返乡前在杭州工作,收入颇丰,由于父亲逐渐老去,他毅然辞职返乡种田、守墓。如今已53岁的夏昌一说,他的儿子也在当兵,退伍后可能接替自己守墓,不过要遵从儿子的意愿。

  根据民政部去年公布的消息,中国共有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4200多个。(完)

责任编辑:李伟山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新一轮调控将把中国房地产市场带向哪
  • 几十万人反腐游行,普京干不下去了?
  • 上古的爱恋为什么都发生在河边
  • 如何以古曲谱写今天的新生活
  • 程青松,给中国电影打扫卫生的人
  • 冬天穿裙子的漂亮女孩就是不正经?
  • 实拍:古波斯帝国都城有多震撼(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