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3月31日21:40 中国新闻网

分享
    图为市民在清明公祭活动上写追思卡。 钟欣 摄

  中新网重庆3月31日电 (记者 钟旖)“亲爱的夫君,您的笑声一直在我心里……愿梦里来相会,再叙思念情。”顶着烈日,79岁的张兆玉老人在追思寄语卡片上工整地写下以上内容,向已逝的爱人金尔玺表达思念之情。

  31日,重庆市举行2017年百姓清明公祭活动,当地400余名市民到达现场践行文明祭祀,用献花、追思卡和放飞气球等方式寄托哀思。

  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将至,在许多市民奔赴各地祭扫的同时,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不知家中祖辈葬于何处,或逝亲远葬他乡无法前去,又或故人骨灰挥洒大海或遗体捐献者没有墓地……生活中这些种种缘由,都让许多市民无法在清明期间祭祀扫墓,公祭活动成了他们缅怀亲人的抒发平台。

图为市民在清明公祭活动上写追思卡。 钟欣 摄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官方倡导的文明追思正在被大家逐渐接受。”公祭活动承办方、福寿园安乐堂常务副总童信军透露,在此次公祭筹备阶段,主办方就已通过媒体及网络发布了公告,邀请市民参与公祭,“短短几天,便有了数百人报名。”

  活动现场,上千个祭祀姓名被一一呈现在一幅长逾10米的祭旗上。随着祭旗缓缓展开,数百市民双手合十,默哀行礼,家属代表则上台献花祭酒,行鞠躬礼。

  黄色的气球在现场摇曳、黄菊花被市民紧握在手。祭祀尾声,记者看到,不少市民红着眼将气球放飞,将绑着追思寄语卡片的黄菊花安插在祭祀台上,“平安”“幸福”“快乐”等祝福字样在连绵成片的追思寄语卡上呈现,满载着好友、亲人的无限哀思。

图为重庆市举行2017年百姓清明公祭活动。 钟欣 摄

  活动结束,不少市民围绕在祭旗旁,认真地寻找亲人的名字,在找到的那一刻,露出浅浅的笑容。

  “几年前,我为家父祭扫时,都会放起鞭炮,烧纸上香。后来意识到这样做污染严重,便改了。”62岁的盛嘉航抚摸着祭旗上母亲的名字说,“现在以鲜花、水果为主。重在环保。”盛嘉航说,尽管随着社会进步,祭扫仪式在不断简化,但对故去亲人的思念有增无减,不会改变。

  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清明节期间,当地还将以家庭祭祀、网上祭祀、社区公祭等多元化方式,倡导、引导民众绿色、低碳、环保追思。

责任编辑:李伟山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新一轮调控将把中国房地产市场带向哪
  • 朱婷败光2000万?这个造谣者太可恶!
  • 穿越宋朝:京官怎么竟也租房住?
  • 刘梦溪:什么样的国学才有生命力
  • 都说一见抖森误终身,本来我是不信的
  • 所谓相爱,就是两个人能好好说话
  • "中华第一赏樱地"无锡,美到心醉(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