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02日13:36 央视新闻

分享

  清明前后,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柳枝碧青,和家人一起备上清酒,洒在故人面前。这一刻,除了对先人的思念,萦绕在你身边的,更是温暖的亲情。可您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么?

  从我国传统历法农历来讲,我们祖先把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气,称为节气。全年也由此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清明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中写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出行

  清明高速公路车流量比平日增八成

  根据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的大数据显示,清明期间由于祭扫、踏青出游等活动影响,全国出行的车辆将呈现增多的趋势,加上高速免费,预计小长假期间全国高速大通道都将迎来车流高峰。

  其中4月2日为出程车流量高峰,上午流量和拥堵均达到最高峰,预计比平日均值流量高82%;4月4日为返程车流量高峰,预计比平日均值流量高81%。

  在地域分布上,预计清明期间车量流较大的高速路段将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四大区域内。

  此外,为期4天的2017年清明假期铁路旅客运输今天正式启动,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520万人次,同比增加393万人次,增长9.5%,最高峰预计出现在4月2日。假日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桂林、张家界、昆明等城市客流较为集中。

  铁路部门增开跨铁路局的中长途旅客列车19对,并且对高铁线路实行高峰运行图、动车组重联或大编组运行等方式,尽最大努力增加铁路运输能力。

  其中,今日将是清明小长假客流最高峰,预计发送旅客1280万人次,比去年最高峰日增加118万人次,同比增长10.1%。

  北京铁路局预计今日发送旅客133万人,期间,京广、京沪、京津城际高铁线路将满图运行。上海铁路局今日预计发送旅客255万人。清明假期运输期间京沪高铁实行高峰图,再增开24对管内旅客列车,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广铁集团今日预计发送旅客163万人。共增开临客39对,进一步方便旅客出行。

  清明小长假正是赏花踏青、旅游观景的最佳时间。随着昆明至各大城市间高铁的公交化开行,昆明铁路局开行的动车对数也由开通初期的39对,增加至56对。并开行了“坝美号”、“文山号”等多趟民族文化旅游列车。

  济南铁路局针对青荣城际本线开通后第一个清明小长假,加大青荣城际列车的开行密度,共加开了19趟高铁动车和8趟C字头城际列车。其中青岛火车站还增开了青岛北至泰州的旅游专列,满足踏青赏花、旅游观景旅客的出行需要。

  哈尔滨铁路局则是针对热门方向加开列车15对,重联动车组列车23对。还加开大庆至绥芬河龙江之星旅游观光专列,满足旅客到绥芬河口岸旅游观景的需求。

  武汉也将迎来大量赏花旅客,为此武汉铁路局加开管内开行的18对动车和6对普速客车提升运力,并将6趟动车组重联开行提升运能。

  为了满足清明祭祖的需要,太原局增开了旅客列车6对,并采取加挂扩编等方式增加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而西安局则每日开行3趟“祭祖专利”,全力满足大众清明祭祖的需求。沈阳铁路局开行了62列“乡村小火车”,为市民祭祖扫墓提供更多方便。

  铁路部门提示广大旅客,已成功预定车票尚未取票的旅客,请尽量提前办理取票手续,以免在客流高峰时因取票不及时而耽误行程。

  踏青出行这些要注意

  1、出门路线不规划 倒车逆行隐患重重

  高速公路倒车、逆行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一些新手或外地驾驶员因为不熟悉高速路况或疏忽大意,走错路后随意在高速公路上停车、掉头、倒车、逆行,这都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出行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行车路线,高速上不可以倒车、逆行,如果错过了出口,应继续行驶至下一个就近收费站再下高速掉头。

  2、踏青游玩看风景 违法停车要不得

  春天里,百花开,眼下正是大家赏花踏青的时候,不少景区道路甚至是高速公路旁的风景也是美不胜收,但是,一些驾驶人为了欣赏美景却忽略了停车安全,造成了不少安全隐患。

  路旁风景虽美,但也要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切莫随意停车。

  3、长途出行 疲劳驾驶使不得

  长途出行,对于驾驶员来说养足精神开车特别重要,因为事故往往很容易发生在疲劳迷糊的一瞬间。尤其是眼下正值春季,驾驶人开车容易犯困,天气又以雨天居多,气温忽高忽低,特别容易导致疲劳驾驶。

  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应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

  清明•食俗

  历史上,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在我国的传统习惯里,寒食节里不动灶火,只吃冷食。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相邻,民间渐渐把清明节和寒食节合二为一,即为今日的清明节。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华夏大地,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清明冷食,小编带您来看看吧。

  1、青团

  江南是从来不缺糕点的,而青团却因为尤其明显的时令性而分外令人挂念。这更像是某种约定了的一期一会,如果哪一年的清明时节吃不上一只好好的青团,便总是会耿耿于怀,时刻惦念。

  小时候家里都是会做青团的,不像现在去排队买着吃。不过可不像古人书里写的:“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那样简单。

  清明团子,江南人喜欢把艾草和米粉混合做皮,包上馅料,做成扁圆形,上笼蒸熟。此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做法:

  1、新鲜艾草择叶后倒入加少许盐的热水中汆熟,热水中可以加食用碱。

  2、艾叶过冷水,倒入搅拌机打匀成艾草汁(可以过滤后)加入糯米粉中。

  3、也可以适量加一些粘米粉和糖会比较不粘,更有层次,不加也行

  4、揉成面团之后,均匀切成小块,弄成圆状,包入馅料。

  5、糖芝麻混了猪油和桂花;还可以用碾碎的红豆做豆沙味;或者马兰头香干做咸口。

  6、垫上粽叶,放在笼屉内,双上一层油,蒸十几分钟即可。

  7、刚蒸熟会有些粘,放凉后就没有那么粘了

  2、清明燕

  清明燕,山西、陕西等北方地区习惯于在清明节时,用面粉捏成燕子的形状,用酸枣树或者杨柳条串连起来,挂在门楣上,用来表达对先贤介子推的“留念”。

  3、乌稔饭

  乌稔饭,在位于闽东的畲族聚居地,每逢清明前后,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放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小时后捞出,放在蒸煮笼里蒸煮,熟时即可食用。

  清明•习俗

  祭拜与扫墓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踏青

  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风筝

  每逢清明,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

  寒食过去,清明到来,是时候多种些树木了。先人的精神,当像山上的树木,是长青的;人的生命,也当像新种下的树木,在这春风中成长、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国传统的植树节。

  碰鸡蛋

  每到清明,总有一些小朋友愿意碰鸡蛋,就是将两个鸡蛋对在一起,互相捏,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因为不能吃热食,这个游戏就成了小朋友们的最爱。

  清明•养生

  清明节气属春季,与肝同属木,春季养生要注意养肝。特别是肝阳上亢的老人,容易出现头痛、昏眩,这就是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因此,春季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清明节气也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的话,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像羊肉、狗肉这些食物要适当少吃。

  这儿,饭小二给你推荐几款适合春季养生吃的食物:南瓜,性味甘平、清心醒脑;韭菜,驱寒温阳、补益肾气;虾,补肾壮阳;鸡蛋,增强记忆、健脑益智;香蕉,健脑益智、润肺止咳;银耳,益气清肠、滋阴润肺;蜂蜜,润肺、解毒养颜;山药,健脾益气、补肾益脑;荠菜,清肝明目、清热利尿;菠菜,清洁皮肤、富含铁质;莴笋,利五脏、清热利尿。

责任编辑:乔雷华 SN098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新一轮调控将把中国房地产市场带向哪
  • 为什么新闻“反转”这么流行?
  • 《天龙八部》虚竹如何完成非凡任务的
  • 刘梦溪:什么样的国学才有生命力
  • 很多人钟爱这部三级片,完全因为哥哥
  • 最好的婚姻,其实就这只有这三个字
  • 世界第三大赏樱地鼋头,美女翩然若仙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