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05日17:08 深圳新闻网

分享
陆建新这个行内人眼中难以企及的“标杆”,在女儿眼中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

陆建新工作照


 

前言:陆建新的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提起他参与或主持承建的的建筑,一定不会感到陌生——430米高的广州西塔、442米高的深圳京基100、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660米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这些地标性超高层建筑,不仅创造了世界高层建筑施工的最快纪录,而且实现了许多重大技术创新,陆建新也因此在业内被冠以“楼王”称号。而这个行内人眼中难以企及的“标杆”,在女儿眼中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

深圳新闻网4月5日讯(记者 刘梦婷)“我爸是个特别忙碌的人,成天在外面跑,小时候我对他的印象很陌生。但是长大以后,我慢慢能够理解他的工作,能够体会他的使命。但当他第一次带我登上由他主持承建的建筑那一刻,我真的为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自豪”,陆建新的女儿陆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而2015年刚从新加坡留学归来的陆懿,毅然决然地追随了父亲的脚步——从事了建筑行业。

住在“外面”的爸爸

“小事管得少,但大事没缺席”,谈起对女儿的教育,陆建新憨笑着说,言语中又带着些许歉意。

1982年,刚刚年满18岁的陆建新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了荆门市水泥厂工作,“那时,有些同学早一步来到深圳,在他们写给我的信中说,深圳很繁华有高楼,就是当时的电信大厦,已施工到第9层。而当时我只见过5层的楼房,那样的高楼多么令人向往啊,随后我也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而这一的决定彻底改变了陆建新的人生轨迹。35年间,陆建新参与了20多座国内闻名的城市地标建设,施工总高度超过3500米。如今,陆建新仍然奋战在他再熟悉不过的工地上。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跟项目、出长差是“家常便饭”,而这让陆建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父亲”角色缺失。

“18岁之前我很少叫‘爸爸’,每次他在外面出差很久回来都很不习惯,总是叫不出口。”

在女儿陆懿的印象中,童年是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妈妈在深圳上班,爸爸又在别的城市飘忽不定,三个人分别生活在三个不同的地方,直到5岁多全家人才算临时团圆。”

陆懿依稀记得,5岁那年,湖北的冬天特别冷,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外婆带她到好几家医院治疗支气管炎,可始终不见好转。外婆想到孩子父母都在深圳,南方的冬季比较暖和,于是外婆就带着小陆懿登上了南下的列车。深圳火车站见面的那一刻,她躲在外婆身后,没有叫一声爸爸、妈妈。“他们听到我的咳嗽,看到我瘦弱的身板,我似乎记得妈妈的眼角泛起了泪光。”

那时,陆建新和妻子住在新秀村7楼顶层的一间楼梯间小阁楼。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张陆建新自己动手用钉子钉的加宽的木板床。“我小时候不懂事,曾对外婆说:‘我爸爸家好破啊,我们还是回荆门去吧!’”

初来深圳,陆建新每天出去上班,每次仍是外婆带着陆懿去医院。医生诊断说,相比同龄孩子,陆懿太瘦小、发育不良,建议加强营养、买点补品。可那时工地上工资收入很低,陆建新就从工资里省吃俭用,给我买了相对较贵的蛋白粉来补身体。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饮食调理,小陆懿才打开了胃口,身体逐渐强壮起来。

说得少做得多的爸爸

在陆懿看来,爸爸对自己的影响很少来源于言语交流,而是实际行动。

在女儿眼中,爸爸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获得了很多的荣誉,楼也越建越高。然而,这些并没有改变什么,他依然在建筑工地工作,经常在现场加班到很晚,不能回家吃饭是常有的事。但他只要有时间,就会通过各种方式给我“上课”。

陆懿回忆起小学写作文的时候,仗着自己文采好,为了能尽快写完出去玩,随意糊弄一下写一篇文章了事。父亲加班到晚上回家,总要在睡前抽空看一看,然后把陆懿叫到一旁,一点点指导这个句子怎么改,那个标点符号怎么用。“一下子我写的文章就被说得面目全非,让我十分羞愧。”

“后来高中物理课讲电路的时候,我总是被各种串联、并联绕得头晕。父亲让我搬个小板凳坐在桌前,要给我上课讲电路。我心里挺不服气,心想:你是建筑方面的行家里手,但是高中的物理知识你都那么久没用过了,怎么还能记得怎么计算电路?但是父亲不急不躁,一点点地讲到我明白为止,让我信服得不得了。”

工作了以后陆懿才慢慢走近父亲,了解父亲。才发现,公司有许多发明专利,甚至詹天佑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先进工作奖等大奖上,都有父亲的名字。“虽然他经常加班、出差,很少能够兼顾家里,对我成长的指导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我仍能够感受到父亲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工作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一直陪伴着我工作和生活,从未走远。”

有点“抠门”的爸爸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通过钻研,他成功攻克了国产100毫米超厚钢板与日本、韩国产钢板的组合焊接难题;通过钻研,他成功借力支撑架破解了塔吊爬升费时费力的难题,大大节约了工期;通过钻研,他成功创造了4台塔吊同时施工的支撑系统;通过钻研,他成功实现了高层钢柱总垂偏差控制在AISC标准的1/3的施工奇迹。这些成绩的取得,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根本不可能的。

工作中,陆建新一直践行着“工匠”精神,不浮不殆,不急不躁,久久为功。徒弟评价陆建新时称:“这些万丈高楼都是师父在1mm的精度上积累起来的”。而生活中,陆建新同样身体力行地履行着“匠人精神”。

“我们家的冰箱用了24年,没换过”,用陆懿的话说,陆建新有一点“怀旧”,也有一点“抠门”,总是不想把旧东西扔掉,能用的就一直用。但陆建新总是把物质条件看得很淡,在陆懿提出过几次换新建议后被父亲“能用为什么要换掉?”的答案反问住了。

陆建新亲手建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自己一家人却还住在一处只有7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家里的电灯布线、水龙头拆装都是陆建新自己动手。阳台上有两扇推拉门,滑道推久了,滑轮不转推不动,问了几个维修的师傅,都说这门不好修,得连同门框一起换掉。陆建新觉得这样很浪费,他就自己画图纸,找了个小加工店,制作了一个小滑轮和连接装置,拿回家用拉铆钉固定在门框上,顺滑如初。

至于那台24年都没换过的老冰箱,其实没用几年就坏了。陆建新“仗着”在学校学过一点基本的电路知识,对妻子说:“电器原理都差不多,不忙着雇人修,我自己先动手把冰箱拆开看看。”他就拿出家里以前买的电表,对照出厂线路图,这里量量,那里测测。他利用午休时间跑到书店里,查一些资料。那时候买书还比较贵,他在书店里抄抄写写了几个中午,把需要的电器维修知识和线路图都记下来。他又买了把电烙铁,自己动手,还果真把冰箱修好了。这台冰箱以后再也没出过问题,至今使用了20多年,还一直好好的。

事实上,像陆建新这样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在中建钢构都有很不错的待遇。住得更大一点儿,穿得更好一点儿,用得更新一点儿,都再正常不过。可是,这么多年变化的似乎只有建筑层高的不断刷新和技术质量的不断突破,陆建新仍是那个朴素如初的陆建新,在单位同事的眼里,他也是“丝毫不摆谱,能坐公交就不用轿车”的低调行事的领导。

在陆建新看来,无论是工作或是生活,凡是还能使用的就绝不浪费,人生的享受,并非自于物质,而是来自于心底的踏实和满足。

“很酷”的爸爸

陆建新由于工作原因,和家人还是聚少离多。女儿成长路上的一个个需要陪伴的重要时刻,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

2007年7月,上海环球大厦即将封顶。那年暑假,陆懿和妈妈一起去工地上看望半年都没有回一趟家的父亲。这是她第一次来到爸爸的工地上,也是第一次登上爸爸亲手建起来的大楼。

工地上的住宿条件很差。陆建新和同事们租住在一个弄堂里的老房子里,要10个人一起住,连客厅本来要摆沙发的地方,也摆上了一张床。陆懿走进爸爸的房间,里面有一张上下铺,爸爸年纪大就睡下铺。狭小的房间里除了这张床、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简单的衣柜,就几乎什么都摆不下了。

陆建新带着女儿登上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塔尖的最高处。492米之上的环球之巅,视野特别开阔,上海滩一座座大厦、大桥、大道尽收眼底。上海环球正是其中最高的一座,而爸爸正是万千建设者中的重要一员。“想到这里,我特别激动,也特别自豪有一个这么‘酷’的爸爸。”

“受爸爸影响 我也当上了‘建筑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陆懿逐渐懂事,也越来越能体谅父亲的工作、责任、使命和精神。2008年起,京基100开始施工,陆建新任项目经理调回到了深圳工作,让女儿对他有了更多了解——“他是一个认真严谨、勤奋踏实的人,他对建筑施工充满着热忱与激情。”

陆建新工作的认真、生活的忙碌,使陆懿养成了独立思考和做事的习惯。2013年从深圳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后,她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环境工程。2015年,陆懿面临毕业,她的几个同学留在新加坡发展,回国的同学,也纷纷选择公务员、设计公司、认证公司等办公室工作。这一次,她却主动向老爸提出,自己要像他一样,做建筑、下工地、建大楼。陆建新很高兴,陆懿也顺利地通过考试,成为中建钢构新进毕业生中的一员。

“我老爸和他的同事为了工程建设时常天南海北、居无定所,忍受与家人分离。但他们对事业有一种执着的追求。不得不说,老爸的这种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踏实、充满激情”,陆懿说。

 

责任编辑:李鹏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游行、反恐、分权:普京的2017挑战
  • 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的后裔今何在
  • 薛宝钗一世孤苦,因这一念之差的选择
  • 男人打100个嗝就死?还有这种电影?
  • 你担心伴侣和TA的初恋旧情复燃吗?
  • 亲历318国道,天险后的美景令人震撼!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