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07日07:35 晶报

分享
唐峰正在“超通用的零差别乐园”未来生活体验展上,他认为无障碍环境是“所有人的无障碍”。
计程车“小黄”提供无障碍运输服务,计价与普通计程车无差别。
台湾高铁无障碍卫生间,其中不仅有专门为残障人士配备的马桶,还有婴儿换尿布台等。

本版主持:李文舒

在台湾,记者总会偶遇使用电动轮椅的行动不便人士。他们有的自行搭乘高铁、火车、捷运、公车等公共交通系统,有的外出用餐或在公园欣赏正当季的杜鹃花,有的则在街头贩卖面巾纸或是白玉兰。根据台湾有关部门公布的2016年最新数据,台湾共有117万身心障碍人士(包含失智症和自闭症),占总人口不到5%。但是,为什么在街头巷尾却总能看到他们呢?其实,不是台湾的残障人士数量多,而是台湾的无障碍环境让更多残障人士走出了家门,走进了社会。

从1980年出台残障福利相关规定开始,台湾推动无障碍环境建构已经超过30年,历经民间团体长年的呼吁,台湾的无障碍环境已经从关注建筑物,扩充到交通工具、人行环境、娱乐活动场所等,用户体验从残障人士扩展到推娃娃车的父母、骑自行车的骑士、推行李箱的外出者以及老龄化社会化下的长者等全社会范畴。

2008年,台湾有了完整的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

台北捷运(台北大众铁路公共运输系统)几乎每个车厢设有轮椅专属停靠区;计程车“小黄”提供无障碍运输服务,计价与普通计程车无差别;台北市共有107条全线低地板公车,及多辆附有轮椅升降梯等配备的大、小型复康巴士,可使轮椅进入;在台北威秀影城、国宾影城等多个影城,行动不便人士可将轮椅停在走道位置观看电影;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导览动线及展览品摆放高度均有考虑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士需求;在室外,只要有台阶及高低不平处均会铺设斜坡……记者观察到,在台北,残障人士无论在户外还是室内,都能享用无障碍环境带来的便利。

这种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如何得来?台北市行无碍资源推广协会总干事许朝富称,台湾的无障碍环境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经历了众多民间团体的推动才有了现今较好的环境,“早期台湾只有残障福利相关规定,到了后来才有《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

许朝富介绍,1980年,台湾出台全文22条的残障福利相关规定,其中第22条规定了“各项公共建筑物及活动场所,应设置便于残障者行动之设备”,首度带入“无障碍环境”观念,但“并没有实质内容条文,只做了原则性的规范”。

为了不让无障碍设施只是宣示性意义,台湾在1988年首度于《建筑技术规则建筑设计施工编》增订“公共建筑物残障者使用设施”。随后,残障福利相关规定也于1990年修订,增加“设置便于残障者行动及使用之设备、设施”等内容,并规定“公布实施5年后,尚未改善者,应撤销其使用执照”。但是,到1994年,5年期限到了,依据相关部门统计仅有6.4%公共建筑物已完成改善,59.6%完成部分改善,33.9%完全未改善,且自残障福利相关规定公布以来,有12个县市并没有编列任何预算改善无障碍设施。此后,在经历1997年残障福利相关规定修正更名为身心障碍者保护相关规定,再次修订有关无障碍条文等事件后,2008年,台湾终于由“营建署”颁订《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详列无障碍通路、楼梯、升降设备、厕所盥洗室、浴室、轮椅观众席、停车空间及无障碍标志等设计的规范及图示,终于使得无障碍设施的设置有了统一标准。

台湾无障碍环境硬件较为完善,“软件”也需逐步无障碍化

“台湾(无障碍设施)的相关规定只关注公共建筑,这是比较大的局限。” 许朝富坐了30多年的轮椅,见证了台湾无障碍环境发展的过程。他虽然认为目前台湾的无障碍环境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还是犀利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他以亲身经历告诉记者,“人不会突然出现在公共建筑物中”。为此,许朝富表示,从家里到公共建筑物,公共交通的无障碍更为重要,需要得到更好的重视。“原本有法规基础,但是还不够”。在捷运的部分,他认为以前只要求捷运有一个出口是无障碍的,这非常不合理。“我本来要去那个地方,结果偏在这里才有无障碍电梯,反而很不方便。”不过,许朝富告诉记者,近年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捷运各出口的无障碍环境也逐渐趋于完善。据他介绍目前台北的捷运100%做到无障碍,公交车辆(无障碍)普及率约为六成。

在法规方面,许朝富还认为,台湾相关法规对公共建筑做了较明确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说明,但却忽视了残障人士的居所的无障碍环境。此外,在文化娱乐方面,无障碍环境的打造需要更多的“换位思考”。他告诉记者,在台北的很多艺文场所的硬件设计,例如厕所、电梯、停车场等设施的无障碍化处理得非常好,但是“很多展品却比我的头还要高”。据他透露,台北故宫已着手在展览动线、展品摆放等方面将“轮椅一族”考虑进去,并将逐步完善“软件”的无障碍化。此外,台北“两厅院”(音乐厅和戏剧院)还在近期整修时增设了轮椅的位置,而且视野较以往更好。

许朝富从2000年就开始关注残障人士的生活,并创办电子报与他们分享生活和旅游资讯。从那时开始,他便乐观地称与他同样坐轮椅的人为“接受障碍的挑战者”。2004年,他与伙伴们成立“行无碍资源推广协会”,积极推动台北市乃至全台湾的无障碍环境发展,例如曾争取了阳明山花季无障碍交通接驳、新北市新店至乌来内洞无障碍接驳、助推无障碍计程车、淡水码头无障碍以及历史博物馆展览无障碍环境的完善等。

无障碍环境是“所有人的无障碍”

随着民间和政府的合力,在过去30余年台湾无障碍环境逐渐完善,并在近年出现了一种“通用设计”的声音。3月31日记者在台中,见到了一直致力推动通用设计理念的自由空间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唐峰正。当日他正出席由“JJ潘冀”和“勤美朴真”资助、自由空间教育基金会主办的“超通用的零差别乐园”未来生活体验展。

“无障碍需要一个配套的整体思考,而不是用一个单独的对象来说。”唐峰正常年与轮椅相伴,但是他告诉记者,未来的无障碍环境是考虑更多人的无障碍环境,不单单针对残障人士,还会关注到老人、推娃娃车的父母、孕妇、骑自行车、提行李的人等等。“其实这就是通用设计的概念。”唐峰正介绍,通用设计是美国教授Ron Mace(梅斯)提出的,指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每一个人使用的产品及建筑元素的设计途径,具有平等使用、灵活运用、简单易用、简单讯息、容许差异、省力操作等七大原则。他举例说,自行车道的铺设不仅对自行车骑士有帮助,还为坐轮椅的人、推娃娃车的人以及推行李的人提供了便利,“这就是通用设计”。“所以我最支持台北脚踏车专用道,脚踏车道设计越多越好,这不仅仅是为了5台还是8台轮椅,还包括成千上万的自行车以及其他的人。”他说。

“以往的方式,都是以轮椅或盲者的观点来设计。”唐峰正以为帮助残障人士没有错,但是如果社会仅仅是为了特定百分之几的人来设计,并使得这样的“无障碍”变成了大多数人的障碍的话,“这样是对的吗?”唐峰正常常逆向思考,他希望当局可以用有限的资源达到1+1大于2的效果。“通用设计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完成无障碍环境的大画面。”唐峰正早年在公务机关工作,一直在为残障人士发声,但是他更坚信无障碍应是所有人的无障碍。

3月31日,在“超通用的零差别乐园”未来生活体验展上,记者看到了唐峰正所倡导的“通用设计”。在体验展览上,现场展出了许多打破身心及年龄限制的互动装置,让民众体验了通用设计所带来的零差别便利生活。

责任编辑:乔雷华 SN098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英国还没脱欧!先砸5亿给护照换个色
  • 南宋名将刘锜大破金兵重装军团
  •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
  • 《人民的名义》:戳痛你的是现实
  • 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有多累?
  • 排名第一的撩妹美食:抹茶蛋黄酥(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