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08日14:33 海外网

分享

老人在燕赵遗嘱库咨询立遗嘱相关事宜。张凯鑫摄

中新网石家庄4月8日电(曹语童 李茜)倒了三趟公交车,85岁的老人刘华(化名)和亲家王泉(化名)赶到石家庄市新华区中华大街27号楼前,这两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人等候在电梯门前,准备踏入燕赵遗嘱库完成自己的遗嘱登记。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一般比较忌讳在老人生前就谈论其“身后事”,不过随着时代变迁与家庭财产的增多,围绕遗嘱的讨论及争议持续发酵,中国人对遗嘱的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6日,燕赵遗嘱库的创始人王亚琼接待了这两位老人,他同时也是河北盈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亚琼称,“成立之初我们也有顾虑,认为人们不会接受,但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现在的人们尤其是老人对于设立遗嘱是欣然接受的。”

同为创始人之一的王少龙称,在燕赵遗嘱库成立之初,子女陪同老人前来的情况居多,但随着各地遗嘱库的增多、人们口口相传,老人们逐渐消除了顾虑,对立遗嘱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现在老人较多是独自来访。

独自等待咨询的张英(化名)称,她是在与家人讨论之后才来的。她说此行的目的是将个人财产安排好,避免子女在身后因财起纠纷。而在燕赵遗嘱库,多数老人抱有和张大妈同样的顾虑。

据了解,近年来由遗产继承纠纷引发的法律“拉锯战”频现。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统计,财产继承纠纷是法院民事案件中持续走高且最常见的类型,比例高达39%。

对此,王亚琼称,他从事律师行业近10年来,也接到了形形色色的因“遗产继承”而导致家庭破裂的“冰冷”官司,“在此背景下才创建了燕赵遗嘱库,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遗嘱的咨询、登记和保管服务,目前已完成近2000份遗嘱登记制作。”

王少龙称,燕赵遗嘱库运营2年来最大的收获来自于老人态度的改变。“与过去不同,如今来访老人直面‘身后事’的能力更强了,这在近年的来访中体现尤为明显,老人的心态十分放松,经常有说有笑的结束谈话。”

对此,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田韶华认为,从法律的角度来讲,遗嘱内容是根据立遗嘱人的意愿去决定的,是当事人的权利和自由。“现在社会和家庭观念都有所改变,老百姓的房产以及财产也比较多了,遗嘱的形式体现了老百姓观念的变化,这是时代带来的,也是民众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计划与安排。”

据了解,遗嘱服务在中国已推广多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相关规定,自2013年以来,北京、广州、天津、南京等地的遗嘱库陆续挂牌成立,为遗嘱增添了法律的“保护色”。

田韶华认为,各地遗嘱库的出现帮助老人避免了订立遗嘱时产生的家庭矛盾,是尊重老人权利的体现。

据悉,燕赵遗嘱库由众多老年事业发展团体联合发起成立,旨在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遗嘱登记、保管、查询、执行等综合托管服务的公益性项目组织,老人可通过“燕赵遗嘱库”官网中的电话预约并咨询相关事宜。(完)

责编:海闻

责任编辑:隗俊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诋毁警察形象?《人民的名义》被炮轰
  • 南宋名将刘锜大破金兵重装军团
  •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
  • 再见火影,再见我的漩涡鸣人
  • 极品婆婆喜欢在老公面前宽衣解带
  • 西藏自驾游:到拉萨必做的十件事(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