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08日16:52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

4月7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牵头筹建的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该委员会将致力于建设一系列适应市场需求、引领钢结构用钢发展、填补空白的标准,通过团体标准促进钢铁企业践行供给侧改革,在打通建筑产业、钢铁产业之间行业界线基础上,推动钢结构建筑产业化的发展。

该委员会秘书处设置在冶金工业规划院,在成立大会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钢结构建筑作为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及作为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已然打通了建筑产业、钢铁产业之间的行业界线。“在中央、各部委、各省市已形成推广钢结构的共识,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将迎来高速发展历史机遇期。”

而在推动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发展方面,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团体标准扮演重要角色。

李新创表示,开展钢结构领域钢材团体标准化工作,将快速响应钢结构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品需求,促进钢铁企业产品更新、质量提升,更好地满足钢结构建筑对钢材的定制化要求,引领全国钢结构用钢材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推动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钢铁处处长徐文立在会上表示,从钢铁行业来看,钢结构建筑是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便于实现标准化,而且从全生命周期来看也是具有其他产品无可比拟的优势,钢结构建筑回收率可以高达90%以上。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无论是钢结构的应用比例,还是钢结构建筑的比例等方面,都有一些差距。

团体标准正是一块短板。据工信部科技司标准处副处长甘小斌介绍,2016年底,钢铁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3000多项,涵盖了钢铁行业的各个领域,但团体标准影响力仍然很小。

“国际上各行业协会像STM、ITC都是‘百年老店’,他们的团体标准已经是业界公认的,国际上的团体组织普遍呈现出市场化程度高,企业参与程度深、影响力大,历史悠久的特点,但国内团体标准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甘小斌说。

据悉,钢结构团体标准由行业内的协会、学会、商会共同制定,可以直接反应市场内的需求。同时制定周期最短仅需6个月即可完成,修订周期也比国家标准短,可快速响应钢结构领域对于钢材标准的需求。

根据工信部此前印发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中国将力争钢结构用钢量由目前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

(编辑:吴红缨)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责任编辑:向昌明 SN123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诋毁警察形象?《人民的名义》被炮轰
  • 南宋名将刘锜大破金兵重装军团
  •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
  • 再见火影,再见我的漩涡鸣人
  • 极品婆婆喜欢在老公面前宽衣解带
  • 西藏自驾游:到拉萨必做的十件事(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