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3日13:12 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东南大学教授韩俊海从果蝇体内发现孤独症诱因突破性成果。 吴婵 摄

  中新网南京4月13日电 (记者 申冉 通讯员 吴婵)13日,记者从东南大学获悉,国际顶尖发育生物学杂志《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Cell)封面论文发表了该校韩俊海教授课题组关于孤独症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该项研究是通过对果蝇视觉系统的研究,阐明了孤独症相关基因Neurexin在神经元轴突投射中的新作用。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患者通常起病于3岁之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甚至需要持续一生的治疗。到目前为止,全球学界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该病症的有效药物。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神经科学研究专家韩俊海教授告诉记者,孤独症的病因非常复杂,涉及了大量的风险基因和环境因素。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揭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认知和分子机理。但鉴定引起核心症状的致病通路并不容易。

  据其介绍,目前,国际研究组织基本认可遗传基因中的Neurexin分子是导致人类患孤独症的“罪魁祸首”,而该分子究竟如何影响人类神经系统,是各研究团队正在攻克的难题,也是“破解”孤独症“魔咒”的关键一环。

  韩俊海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孤独症重要致病分子Neurexin在神经元投射阶段就已经开始产生表达,而非此前国内外研究团队公认的在神经元联系过程中才开始作用。

  该研究揭示了Ephrin/Eph信号通路在神经元成束排列过程中的作用,而且阐明了Neurexin在神经元轴突导向和突触形成两个连续事件中的联系。

  这一发现,成为研究孤独症的一个突破性进展,为把孤独症“扼杀”在源头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找到治疗遗传性孤独症靶向药物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有趣的是,韩俊海的研究对象是果蝇。这种在生活中常被人忽视,甚至惹人厌的小生物,却是孤独症研究的“至宝”。

  据韩俊海介绍,一只果蝇的寿命为60-90天,而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生命中,一只雌性果蝇却能够产卵800余只。与人类相似的神经发育过程和极高的繁殖率使果蝇成为了其团队研究独孤症的重要实验样本。韩俊海也因此在校园内被师生们戏称为“果蝇教授”。

  2009年,刚从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回国的韩俊海在东南大学实验室对果蝇进行遗传操作观察时的一个发现使他产生了关于Neurexin基因的猜想。经过8年的坚持不懈的探究与实验,他带领团队终于找到了Neurexin在神经早期发育中的作用。(完)

责任编辑:隗俊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美国当真有了克制朝鲜导弹的暗器?
  • 斯大林女儿叛逃美国的隐情(图)
  • 鬼故事:多年不见的班长约他墓地见面
  • 白百何泰国出轨尽显渣女本性?
  • 女孩子长一岁,身价就掉一分?谁说的
  • 访"你的名字"取景地,把浪漫玩到极致!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