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3日16:05 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中新网4月13日电 据外媒报道,欧元区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可能不再集中在拖后腿的希腊和葡萄牙等小型周边国家,而是区内的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有可能抽身而去。

资料图:2017年2月,在罗马拍摄的一枚面值两欧元的硬币。

  报道称,最近两个经济报告显示出欧元对于意大利人意味着什么,以及为什么民调显示他们不再钟情于欧元。一个报告显示,由于成为欧元区成员国,他们变得更加贫穷;另一个报告则显示,他们进一步落后于主要贸易伙伴德国的民众。

  对于欧元区来说,意大利真正退出的可能性很小,但这样的前景并非难以想象。希望通过公投来抛弃欧元的意大利政党“五星运动”最近在民调中的支持率飙升,在一项民调中获得了三分之一的支持率。反欧盟的“北方联盟”也获得了12%左右的支持率。

  但是否真正离开欧元区,将取决于意大利选民认为加入欧元区近15年来对他们来说是好还是坏。近期分析显示结果为后者。

  首先,要思考意大利为加入欧元区付出的代价。欧盟统计局去年12月的一份报告公布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该数据以2004年至2015年间的购买力来计算。假设以欧盟整体28国为100基数,德国在这段时间从120升至124,意大利则是从110降至96。

  这让意大利更加接近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新兴经济体的水准。法国则是大致持平于106。这意味着单纯从购买力来看,意大利民众较2004年、也就是里拉换成欧元没几年时更为穷困。

  其次,研究机构World Economics本月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意大利与德国共用货币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大。加入欧元区以后,德国的竞争力已大大增强。相形之下,意大利则未能如此。

  World Economics以美元对一篮子代表性商品和服务计价,并将其按购买力与其他货币的成本进行比较,所得出的就是全球物价指数(WPI)。对于欧元区而言,该指数允许在成员国之间进行违反直觉的比较,实质上就产生了德国欧元、法国欧元、意大利欧元等等。

  过去两年,“意大利欧元”在WPI中从高估3%沦为低估4%,对美元的比价实际上处于一个更好的位置。但由于“德国欧元”的低估幅度已达到14%,德意欧元之间的差距已扩大了两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意大利企业对德国的出口面临比之前还要恶劣的条件。这也将令从德国的进口更为便宜,从而在国内更具竞争力。德国为意大利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

  World Economics也点名其他问题更严重的欧元区国家,例如法国与希腊,但暗示意大利是欧元区新生的“断层线”。

  报道指出,这一切或许不是欧元本身所引发,重要性也比不上单一货币的益处及其所能带来的保护。但如果加入其他因素,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幅还不到1%,或者企业与基础设施的资本投资下降,这就或多或少能解释为何民调中认为欧元是“好东西”的意大利民众少之又少。

责任编辑:隗俊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为何日本走向军事化最终不可避免?
  • 后东林党人为何大多是软骨头
  • 小小说:老市长为什么跑老远来钓鱼
  • 胡静完美诠释“走钢索的女神”
  • 宁愿当剩女,达康书记式男人嫁不得!
  • 去三亚,用60分钟感受万年历史!(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