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5日16:52 央视新闻

分享

  央视网消息:日前,四川省对外宣布将推出全球唯一的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线,整合4大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基地以及4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3大野生大熊猫栖息地旅游资源。而在这条旅游线路中最受关注的就是被誉为“熊猫王国”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卧龙,一起去体验大熊猫饲养员的生活。

  地处邛崃山麓的卧龙,是中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保护区,也被很多人称作是“熊猫王国”。保护区200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就有200多只,占全世界圈养大熊猫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景色优美的卧龙饲养熊猫,曾经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之一,不过在有十三年饲养熊猫经历的张亚辉眼中,这却是一件精细活。

 

 

饲养员把竹子杆摔散

 

 

  饲养员张亚辉:把竹子摔烂可以让熊猫咬起来减少对牙齿的磨损。

  记者:要把竹子杆和叶子分开?

  饲养员 张亚辉:对,因为有时熊猫喜欢吃竹子杆有时喜欢吃叶子。

  张亚辉目前照顾着两只7岁的雌性大熊猫。一只成年的熊猫每天要喂养六次,除了吃竹子还要吃由大豆、玉米、鸡蛋、钙片等制作的“窝头”。在间隙,还要清理熊猫的圈舍。

 

 

饲养员在制作“窝头”

  记者:这个圈舍每天要清理几次?

  饲养员 张亚辉:每天两到三次。

  记者:清理什么呢?

  饲养员 张亚辉:清理它的粪便还有清理它吃剩的竹叶竹竿。

  从圈舍内清理的竹子和粪便需要分别装桶后分别称重,作为熊猫进食的数据来进行记录。有的时候还需要对熊猫的粪便进行分析,来判断熊猫的健康状况。

 

 

  不光是熊猫饲养精细化,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承担的熊猫野化训练中,一样事无巨细。

 

 

  记者:我现在身上穿的就是工作人员会穿的熊猫服,千万不要以为这么穿是为了娱乐,因为在实际过程中往衣服上抹熊猫粪便、唾液等来伪装熊猫的气味,这么做也是为了让熊猫野化训练中避免对人类还有人类的饲养环境产生依赖。

  精细化保护 野生大熊猫数量回升

  在最近的一次普查中,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大熊猫的有一百多只,数量正在缓慢回升。而为了保护熊猫种群,已经有两只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经过野化训练后被放生。

  从1963年卧龙自然保护区建立至今54年,对大熊猫保护从最初的以反盗猎为主,转向当下以科研为主的精细化保护模式。去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大熊猫从“濒危”名单转移至“易危”名单,认为中国政府保护大熊猫富有成效。

责任编辑:倪子牮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小伙陷传销,一个月与8名女子发生关系
  • 后东林党人为何大多是软骨头
  • 小小说:老市长为什么跑老远来钓鱼
  • 《歌手》决赛,被白百何出轨抢了风头
  • 宁愿当剩女,达康书记式男人嫁不得!
  • 去三亚,用60分钟感受万年历史!(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