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5日22:07 中山大学

分享

 

       中山大学物理学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始建于1924年创校之初,是首批成立的院系之一。中大物理学科于1952年与岭南大学物理系整合,1985年成立国家首批博士后流动站之一“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1993年获批建设国家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1998年成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九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中,学科涌现了一批如朱物华、柳金田、周誉侃、高兆兰、郭硕鸿、李华钟等的著名物理学者。
       2015年2月,经学校院系调整,物理学院正式成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学院平稳过渡,学科布局趋向合理,人才队伍活力提升,科研工作佳绩频传,人才培养体系日臻成熟,发展势头喜人。2016年,物理学院科研到帐经费5000多万元,新增重大重点项目2项,荣获学校科研业绩突出贡献单位奖。
       物理学科积淀深厚,传统优良,孕育了一批相关学科,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惯性和失衡。物理学院的成立为学科发展注入创新动力,老学科、新学院,旧貌换新颜。随着学校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物理学院与物理学科在新一轮的建设中迎来了又一次腾飞的机会。物理学院和物理人牢牢把握这次机遇,集众智慧,凝聚人心,紧跟潮流,全速发展,在不断总结中盘活思路,提出了关键发展阶段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力争在新一轮的建设中跨步进入第一方阵,跻身一流水平。

       正视现状 “一小三少”

       正视现状是推动发展的起点。物理学院从师资队伍、科研教学支撑平台、人才培养及学科体系等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客观评估与分析。学院郑跃副院长介绍:“物理学科虽具有一定基础,但对新的发展要求并未完全适应,与国内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相比,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主要表现为‘一小三少’。‘一小’,即师资和人才体量小,‘三少’分别体现在科研项目及优秀成果少、科研教学支撑平台少、教学及精品课程少。”。
       在师资和人才体量方面,物理学院已基本形成“高层次领军人才+教师骨干+科研人员”的人才梯队,现有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109人。然而,学院整体师资和人才队伍体量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属于规模最小之一,且学科人才分布不平均,结构特色不足,杰出青年学者数量不多。


兄弟院校教师参观物理实验中心


       在科研项目及优秀成果方面,在物理学院建院之初,到帐科研经费约1756万,科研项目总体数量较少,承担国家大项目不多,高影响学术成果少,尤其是PR系列学术论文发表量较少,与国内兄弟院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科研教学支撑平台方面,物理学院仅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尤其缺乏高水平、可共享的科研支撑大平台。平台方面的短板严重制约着科研工作的开展。


2015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梶田隆章教授与学院师生座谈

第十七届“芙兰”物理节之海峡两岸大学生科技文化交流活动

 

       在教学及精品课程方面,面对学生规模大、课程量多的现状,学院注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开展独具特色,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入选“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然而,总体上存在精品课程缺乏、国家级教学奖项和国家级规划教材较少、教学名师严重不足的问题。

       三管齐下 统筹建设

       确立思路是推动发展的重点。郑跃副院长重申学院的基本发展思路:“学院以‘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为发展思路,凝练历史,准确理解学科定位;读懂现在,做好学科发展规划;着眼未来,筑巢引凤,建设一流。针对“一小三少”的短板,学院从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三大建设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切入,三管齐下,统筹建设,各个突破,扎实推进。”
       在强化师资人才队伍上,物理学院将着力于引人才、提素质、强师德。郑跃副院长表示:“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一方面,学院要做增量,大力引进学科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科人才梯队,培育支持原有学科人才,加大专职科研人员引进;另一方面,努力提活力,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改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造就学术大师;同时,也将保质量,加强引进人才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四个统一’意识,完善师德师风考评监督机制,落实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



首届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物理学科分论坛


       物理学院坚持外揽英才,内育新秀。对外,通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组织学科论坛、主动奔赴目标院校开展招聘宣讲、以教师参加国内外会议等交流为契机广泛宣传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学院吸引了世界各地优秀人才加盟,实现引进来、走出去、密切追踪、积极引进。对内,学院关注教师个人成长,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与支持。郑跃副院长表示:“在学院人才队伍总量的目标上,我们力争将规模扩充至教师110人、科研人员180人,并有50%以上教师获得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
       在提高科研成果产出上,物理学院有目标、定政策、调结构。郑跃副院长强调:“科研项目与成果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对于促项目、促成果,物理学院一是有目标,确定学院科研项目目标、大项目团队目标,培育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引导并支持重大研究领域;二是定政策,推动建设公共科研大平台、完善物理学科研评价体系、优先支持优势学科的发展、重点保障优秀成果的产出;三是调结构,结合优势学科制定发展框架、加强大团队布局和人员结构、调整资源结构主攻重大项目、落实大平台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6年,物理学院“重物理”科学研究初见成效,高水平论文数量有较大增长,科研到帐经费翻了三番。2017年初,学院以第一单位发表或接受发表的论文期刊包括Rep. Rrog. Phys.、Nat. Commun.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量同比增长80%,部分国家重大项目已进入答辩及立项合作环节。为壮大科研队伍,学院通过夏令营、校外宣传等方式选拔优秀学生前来深造,提高学院研究生生源质量,及时补充科研新生力量。
       在加快支撑平台建设上,物理学院有规划,立方案,讲落实。郑跃副院长表示:“科研支撑平台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石,应摒弃过去单打独干、闭门纺车的建设模式。物理学院一是有规划,加速凝聚态物理主体建设、优化光学学科的研究结构、推进理论及粒子物理发展、切合实际的规划总体方向;二是立方案,推动凝聚态物理发展方案、调整光学学科结果与方向、制定优势学科的发展方向、保障科研支撑平台的建立;三是讲落实,落实科研平台相关发展框架,以优势资源进行谋划,明晰布局和时间点,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物理学院正大力搭建物理学公共科研大平台。大平台涵盖凝聚态物理公共子平台、光学公共子平台、粒子与原子核物理子平台、太阳能与光伏子平台等,实现物理学公共科研平台从无到有、科研人员“拎包入住”。围绕学科及支撑平台建设,学院已做好人才储备及引进策略,拟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物理学院抓精品,提水平,出成果。在郑跃副院长的理解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主题和根本,一流学科应当始终围绕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来建设。物理学院坚持落实“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建设,抓精品、抓质量、建体系、全覆盖。

 

学院召开本科督导座谈会
 

学院家电义务维修小组社区活动现场
 
       围绕抓质量、提水平,物理学院着力加大对教师的考核力度,突出教学业绩,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育与学位委员会的指导与监督作用;与此同时,推动教育方法改革,推进小班教学,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广案例式教学方法;学院也十分注重与国际接轨,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围绕抓精品,出成果,物理学院酝酿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规划建设4门国家级教材。围绕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物理学院以培养学术领袖为目标,启动学业提升计划,按年级分四个层次从“打基础、养兴趣”,“跟导师、进项目”,“阔视野、重交流”到“凝成果、谋发展”,做好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工作;以培养思想领袖为目标,实行思想引领计划,通过社团优选、学院党校和青马学堂,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共产党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上两个计划最终实现四年覆盖率达到100%。

       科学定位 凝练目标

       定位目标是推动发展的核心点。物理学院学科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本,以罗俊校长提出的“跻身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纲,牢记“四个坚持”的要求,立足“三个面向”,坚持“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的基本路径。以此总体指导思想,学科定位为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建设一流物理学科,培养一流学科人才,产出一流学术成果。
       郑跃副院长表示:“学院通过系统的调研,充分与各学科方向的带头人和主要学者开展座谈、现场办公,摸清学科建设需求,确立地方优势,形成‘四优势、四特色’的学科体系定位,即巩固传统优势学科,加强四大优势研究方向,结合地方资源特点,推进四大特色新兴方向。”
 

学院召开光学学科工作座谈会


       物理学院三大优势学科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学院将借力人才优势,加强低维结构物理与动力学物理方向;借力历史优势,加强磁电功能微结构与磁电物态相变物理方向;借力团队优势,加强微纳光场调控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向;借力基础优势,加强量子多体纠缠物理方向。学院四大新兴领域包括高能物理、等离子体、能源物理和软物质物理,将借助深圳大亚湾及江门中微子项目的影响力及沿海开放城市的地缘优势,推进中微子精确测量物理、中子散射物理、光伏能源物理和软物质物理与生物物理四大特色新兴方向。
       郑跃副院长介绍:“为实现进入第一方阵的发展目标,物理学院细化目标任务,提出2020年各项工作的量化指标;与此同时,落实‘四有’要求,建章立制,营造务实、进取、理性的学院文化氛围。”

       宇宙之玄秘,时空之奥妙,物理学上至天下至地,物理人手顶天脚立地,探索无止境。郑跃副院长最后谈到:“在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物理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愿景。今后,物理学院将继续齐心协力,致力于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动成果转化、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跻身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成世界一流物理学科!”

责任编辑:倪子牮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小伙陷传销,一个月与8名女子发生关系
  • 后东林党人为何大多是软骨头
  • 小小说:老市长为什么跑老远来钓鱼
  • 《歌手》决赛,被白百何出轨抢了风头
  • 宁愿当剩女,达康书记式男人嫁不得!
  • 去三亚,用60分钟感受万年历史!(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