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7日15:08 辽一网-华商晨报

分享

  辽宁好人·时代楷模

  在张菊香的带领下,“菊香爱心团队”常年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

  ■资料照片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有一种情怀叫执着,更有一种精神追求叫不忘初心……

  耄耋之年,本可以安享晚年生活,可张菊香每天依然在工作。

  在辽宁省金秋医院的病房里,人们时常能看到这位老者忙碌的身影。

  “退休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离岗,只要患者需要……”有着近40年党龄的张菊香这样说。

  大医精诚,对待危重患者不言放弃

  省金秋医院3号楼紧靠着大门口,有一间不大的屋子,7平方米,一张办公桌,一个简易书柜。

  这里是张菊香的办公室,她现在是金秋医院名誉院长。

  把一个当初仅有4个临床科室的干诊科,建成现在拥有28个临床科室、国内首家专门服务老年人的三甲医院,这里,浸透着张菊香的心血和汗水。

  在人们眼里,这是一位不知疲倦、忠于职守、忘我工作、甘于奉献的人!

  “病人有1%的希望,就要100%地救治。”

  张菊香告诉记者,对老年患者不轻言放弃,这个理念深深扎根在了自己的心里。

  2013年9月5日早,80岁的患者张老心脏骤停,倒在沙发上。

  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为老人做心肺复苏术,第一轮按压,3次、5次……第二轮按压,8次、10次……

  医护人员随后用除颤器电击,10次、20次、30次,仍毫无动静。

  按照常规,这时,医生可以宣布抢救无效死亡了,可是张菊香和医护人员没有放弃。

  直到电击第35次时,奇迹出现了,张老心脏恢复跳动,抢救成功了!

  对待患者,张菊香始终保持着爱心、耐心和细心。

  这些年,先后有100多位危重老年患者在金秋医院重获新生。

  患者病糊涂了不认家人,却认识张菊香

  在省金秋医院,有的住院病人,连家人都不认识了,却认识张菊香。

  因为张菊香和他们太近了,比家人还亲!

  有的患者病逝,家里人没有及时赶到,这时,张菊香就主动为逝者擦身、穿衣服……

  金秋医院有百岁老人十余人,90岁以上的老人近百人。张菊香说,这些老红军、老革命为了新中国舍生忘死,照顾好他们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住院老人的生日到了,张菊香带着医护人员送去生日蛋糕;年节到了,为老人送去饺子,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

  时下,来省金秋医院就诊的患者,入院有人接,手续有人办,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

  张菊香说:“现如今,医院要翻盖新楼了,看到医院发展到今天,我的心里非常欣慰,医院就像我的孩子,患者就像我的亲人!”

  退休不离岗,传承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

  张菊香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即便从院长位置退休后,每天仍然在医院里忙碌。

  医院就是她的家,患者就是她的亲人!

  2013年,张菊香组建了“菊香爱心团队”,团队成员如今发展到近200人。

  这些来自医院各部门的志愿者,经常深入贫困地区送医送药;深入社区、农村、机关和学校,举办健康培训讲座。

  大家都是利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每月至少一次去农村、社区、机关、高校,开展献爱心活动。

  一次,在法库罗泉沟村,张菊香看到村民雨天出行非常困难,一问才知道,这里的村路一直是土路。

  张菊香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来90万元资金,铺设了柏油路。

  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忱激动地说:“‘菊香爱心团队’不仅为村民治病送药,还帮着修建了‘金秋路’,罗泉沟村村民感谢他们啊!”

  张菊香说:“菊香爱心团队”不是一个人,也不仅是一个团队,他们在传承一种精神,这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

  4月14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授予张菊香“辽宁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颁奖仪式上,张菊香说:“这是又一个新起点,尽管我快80岁了,但作为党员,为人民服务永远没有终点!”

  辽宁日报记者 朱勤

责任编辑:文晶 SN206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李达康和祁同伟,他俩谁更贴近现实?
  • 后东林党人为何大多是软骨头
  • 小小说:老市长为什么跑老远来钓鱼
  • 白百何陈羽凡离婚秀恩爱对孩子好吗?
  • 没有爱情的女人,权利是她们春药
  • 卢浮宫馆藏有三宝,去巴黎绝不能错过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