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20日21:56 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4月20日电  专访: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需要地区和全球性视野——访2017年维加奖得主姚檀栋

  新华社记者付一鸣

  “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需要地区和全球性视野,”中国科学家姚檀栋19日在瑞典王宫获颁2017年维加奖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加强国际合作,在更广的范围内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过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是国际冰冻圈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也是首位获得维加奖的中国科学家。他对青藏高原,即地球“第三极”的基础性研究,让人们得以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过程。

  “环境变化是个长期过程,从自然环境变化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叠加效应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姚檀栋说,他们希望通过分析气候变化的过程及其复杂性,判断目前所处阶段,掌握气候变化趋势,进而预测环境变化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避免冰崩等灾害现象危及人们的生产生活。

  他指出,“第三极”地区是环境脆弱地区,在该地区搞建设需要考虑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加以研究可以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以及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工程。

  从当年做博士生到现在将自己的导师纳入合作团队,过去二十年间,姚檀栋与美国、法国、德国、印度、尼泊尔和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影响。在这个西方发达国家长期研究并领先的科研领域,姚檀栋及其团队的科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我们将自己以及周边国家的地缘优势与西方科学家的知识和技术结合在一起打造出高水平的合作……从而使研究结果与国际接轨,”姚檀栋说。

  “当然,高水平的科研一定要有经济基础的支撑,需要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目前对科研事业的投入和对科学的支持为高水平基础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姚檀栋自豪地说,“从学习、到合作再到主导,我们对科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也到了可以做出一些成绩的时候。”

  他指出,经过30多年进取,中国科学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逐渐获得了组织和协调国际大型科研的能力。但他同时提出,中国科学家还可多多学习西方国家自省、自新式的创造性研究。

  姚檀栋说,他的下一个科研目标是研究“泛第三极环境”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他希望在更广的范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掌握气候变化的过程。

  “地球科学、气候变化、环境变化是区域性的、全球性的,不是局部的问题。该地区发生的变化不但会影响本地区,还会影响其他地区,”姚檀栋说,“虽然很艰苦,我对未来的研究非常有信心!”

  维加奖由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设立,以表彰对全球地理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姚檀栋因其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获颁2017年维加奖。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五月天石头:回到舞台才终于眼耳同步
  • 设障移动支付,苹果是店大欺客吗?
  • 说金庸:古代一两银子约合多少人民币
  • 神秘人离奇往事:我那阴阳不分的岁月
  • 口碑差!《外科风云》这锅白百何背?
  • 长久的爱情从领结婚证开始
  • 去新西兰玩的就是心跳!跳伞蹦极攻略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