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30日23:30 清华大学

分享

清华新闻网4月30日电(记者 曲田)光阴之箭穿越时光年轮,抵达2017年4月,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清华人整装出发,赶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他们脚步匆匆,他们意绪绵绵。他们要去的地方,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珍藏:那些珍藏里魂牵梦绕的所在;那些所在中心心念念的故人;那些故人里被岁月模糊了的面容;那些面容中被风霜蚀刻下的皱纹……这一切一切,都因为这次相约,变得生动、鲜明,变得历历在目。

这一天,是母校清华的106岁生日。

为什么回家?因为“更好的清华在等你来”。

4月29日、30日,在清华园的每一个角落,回“家”的人们络绎不绝、纷至沓来。他们漫步在校园中,重走当年的求学路,回忆曾经的热血年华,共同见证这所百年学府的责任与担当。

亚洲大学联盟的成立,是亚洲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今年校庆期间的最大亮点。4月29日,由清华大学倡议发起,来自亚洲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所大学共同创建的亚洲大学联盟宣告成立。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成立亚洲大学联盟在深化区域合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是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行动,对促进地区繁荣、加强人文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将产生重要影响。 

亚洲大学联盟成立。

成立大会上,亚洲大学联盟创始主席、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高等教育在未来亚洲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使得开放办学成为大学发展的主流趋势。亚洲大学联盟需顺应潮流,加强内部合作,增进与世界其他地区大学之间的交流,从而在世界高等教育中提升亚洲的影响力。在随后举行的亚洲大学联盟校长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高等教育变革和亚洲大学联盟发展各抒己见、共绘蓝图。

作为联盟组织的首个校际学生交流活动,“亚洲大学联盟青年创新工作坊”在校庆前夕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来自亚洲13所高校的51名学生,跨文化、跨学科地展开脑力激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青年力量和亚洲智慧。 

亚洲大学联盟青年创新工作坊同学合影。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亚洲大学联盟的成立,为亚洲大学间构建起了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而在校园另一边,“无体育、不清华”的“集结号”则将清华人又一次紧密联系在一起。

4月15日,U-RUN 2017清华大学校园马拉松鸣枪开赛。对清华人而言,这是一场迎接活力春夏的仪式,更是一年一度为母校庆生的独特方式。3000余名师生校友身着各色服饰,奔跑在如画的春天里。

“为了见你,我远行千里。”为了庆贺母校106华诞,北美清华大学1982级校友发起了一起跑回清华园的长跑活动,活动持续将近半年,在校庆日之际,他们“跑回”了清华园。

清华106年,奔跑106圈,4月29日,晨霭尚未散尽,朝阳刚上竿头,近200名师生校友便开始了献礼长跑第一圈,他们要用汗水与呐喊传承体育传统、践行体育精神。

4月30日,一年一度的“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如约而至。新老清华人整装待发,在郁郁葱葱的校园中奔跑、旋转、腾跃,以体育的名义共话青春与梦想。今年是“马约翰杯”第60个年头,适逢“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提出60周年,“双60”的美好寓意和喜庆色彩,让本届“马杯”格外耀眼。飞行员班学员组成“双60”方阵盛装亮相,苏世民书院首届学生用一颗红心表达“我爱清华”,毕业10周年、20周年、30周年、40周年和50周年的校友纷纷前来,大家肩并肩,心连心,一同分享体育的激情与胜利的狂欢。 

U-RUN 2017清华大学校园马拉松鸣枪开跑。

 

母校诞辰106年 西操献礼106圈。

 

马约翰杯开幕式。

 

马杯闭幕式,校领导带队跑步入场。石加东 摄

智者蜂起,齐头并进,思想的光芒肆意照射。4月23日,清华简《算表》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这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十进制计算器,为校庆献上了一份珍贵贺礼。《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成果同期发布,简文再现吴越史事,拉近了学术与大众的距离。数学系成立90周年及系列学术报告会,“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揭牌暨学术报告会,第八届博士后创新论坛, “人文清华”讲坛第九场等活动接踵而至,为与会者奉上了一场场学术创新的盛宴。 

清华简《算表》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挑战杯”科技作品展和创业嘉年华历来是清华校庆期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今年,学校在两者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升,举办清华大学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博览会,共赏科技与创意的繁花。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北京赛区启动仪式、清华校友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相继举行。没有紧张激烈的“硝烟”弥漫,更像是一场云集智慧的创新嘉年华,每一件作品更成为一粒点燃梦想的燧石。 

“挑战杯”科技作品展。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悬挂在清华首个阅读体验中心“邺架轩”中的一句话。刚开业的“邺架轩”,取自校歌中“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意在通过阅读滋养身心,培育精神丰满的清华人。与之遥相呼应,“好读书”奖学金、“水木书榜·清华学生最爱的10本书”、《守望与思索:人文清华讲坛实录2016》相继发布,共同营造书香清华、儒雅校园。

4月28日,校报《新清华》推出的校庆特刊,温暖的橘色,精美的设计,既有对学校发展成绩的全面展示,更有新老校友感人的“清华故事”。4月29日,清华大学新版中英文宣传片隆重推出,为全校师生和海内外校友倾力打造了一份独具特色的浓缩的“视觉名片”。 

清华大学首个阅读体验中心“邺架轩”开业。

“参观实验室、走进博物馆,学校好的资源对外开放,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学校的发展,感到很振奋。”1992级自动化系校友罗海滨激动地说。

4月29-30日,清华智能空间系统实验室、行为与沟通实验室、幸福实验室等100个实验室,以及苏世民书院、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天文台等纷纷对外开放,各类展览、文艺演出精彩纷呈,2017清华校友影视作品联合展、首届清华国际音乐节开幕、清华图书馆馆藏《资本论》珍本展——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等活动相继举行。校友们走进开放的图书馆、实验室,徜徉在书法展、文史展的展厅中,在社团嘉年华热切感受“90后”的青春风采。 

图书馆开放日活动现场。

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校庆期间,潘际銮院士奖学金设立、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颁奖、校友励学金大会召开……一代代清华校友心系母校,薪火相传,烛照人间。11年来,“清华校友励学金”发放额约占清华大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额的三分之一,成为清华大学“新资助体系”的重要支撑。 

校友励学金大会现场。

湛天白云下,大礼堂安静矗立。一位老人在草坪另一头的校友纪念墙上颤抖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清华历史系103岁老学长吴瀚。时隔10年,她再次回到清华园,来给母校庆祝106岁生日。还记得当年住几楼?回到曾经居住过的女生宿舍——静斋,吴瀚举起手指比了一个“三”。 

吴瀚学长参加106周年校庆。

毕业八十载,初心今犹在。在清华106的办学历程中,像吴瀚这样的百岁老人还有很多。校庆前夕,11位清华百岁老学长用他们饱经风霜的手写下了对母校最真挚的祝福和感恩,寄托着对母校未来的诚挚祝愿。

清华,让我如何来爱你?我的一生与你须臾不可分离。校庆期间,计算机系、动力系、电机系、水利系的校友们重聚清华园,欢聚毕业60年。工物系、自控系、动农系、工化系、土建系、无线电系、力学系等校友毕业50周年庆祝活动相继举行。校庆首发“毕业50周年纪念章”,面向毕业50年以上的秩年返校校友发放。当白发苍苍的老校友们接过烙着时光印记的纪念章时,有的眯起眼对着光仔细端详、细细摩挲,有的则珍重地收进贴身的衣兜,噙着泪水说:“带回家!好好珍藏!”

当天,1973级、1982级、1992级和2003级校友相聚在清华园,分别庆祝毕业40年、毕业30年、毕业20年和毕业10年。老友相见,分外欣喜,当熟悉的故事被钩沉而起,熟悉的面孔在屏幕再次闪现,很多校友的眼里蓄满了泪光。万物速朽,但真情永在。 

清华首发“毕业50周年纪念章”。

 

1982级毕业三十年纪念大会现场。

春天的清华园,洗去粗粝,甚是清亮。茵茵草坪上,紫藤花开,绿影婆娑,学生艺术团合唱队、教师合唱团、校友合唱团唱起了动人的春之歌。煦煦清风中,舞蹈队、国标队翩翩起舞,似驾彩鸾,芙蓉斜盼,动静相宜。今年,学生艺术团军乐队、舞蹈队、国标队、学生体育代表队啦啦操队、国旗仪仗队联袂出品校庆大游园,以一场盛大的嘉年华迎接校友返校。大家或坐或站,空间不大,情趣不少——“愿年年,陪此宴”一位校友喃喃自语道。 

校庆大游园。

 

校庆嘉年华。

老校友们在大礼堂前拍照。

租来一辆单车,悠然踏进青葱校园,红色的胸签随风飘荡。主楼、清华学堂、大礼堂、古月堂……眼前的一幕幕次次扣动心弦,犹如漏斗中的细沙,悄然流进昨日。从鹤发须白的老校友,到英姿勃发的“小同学”,校庆这天,所有清华人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便是“回家”!和母校在一起!

他们要回的“家”,是空间、更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轻学子正在踢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赛,教室里传来郎朗读书声,老师从前门进来通知下节课考试,玻璃幕墙外地铁十三号线在日出日落中驶入驶出……

不管走了多远,在风筝漫天的飞翔中,母校始终是那根最为牵挂的线,飞得越远、牵引力越大。

回顾过去一年,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世界正在看到一个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目标阔步向前的清华;而对于所有清华人来说,母校日新月异的发展,便是激励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他们心中的能量充分涌流,千千万万个创造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一个共同的心愿——让清华的明天更美好!

编辑:徐静 华山

责任编辑:李伟山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五月天石头:回到舞台才终于眼耳同步
  • 假货是电商必经之痛?阿里值得被借鉴
  • 老照片:新中国劳模的青春岁月
  • 王小波:这个在海底沉醉的绿毛水怪
  • 《繁星四月》:坚强的女人也需要安慰
  • 志明与春娇:这对“狗男女”天造地设
  • 权力的游戏西班牙取景地,比剧中更美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