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08日14:05 齐鲁晚报

分享
  张明霞1979年生于滨州,现为滨州吕剧团当家青衣。曾担纲主演《李二嫂改嫁》《泪洒相思地》《李慧娘》《兰桂飘香》等近20部吕剧名作。获山东吕剧“十大优秀演员”称号,多次获得省戏曲红梅大赛表演“一等奖”,2012年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演员奖”,2014年在山东省中青年戏曲演员、演奏员大赛中荣获“表演金奖”,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戏曲青年名家”,第四批齐鲁文化英才。
    张明霞是滨州吕剧团当家青衣,进入剧团20余年来,在剧中主演悲剧人物的她,生活中却是个乐观外向的人。5月4日,刚参加完2016年度“青年拔尖人才”表彰会后,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对于自己热爱的吕剧艺术,张明霞坦言:“我从不担心吕剧的未来。”
  本报记者 华章     

两个明霞爱吕剧
人生自有戏剧性
  齐鲁晚报:滨州是吕剧的发源地,对你而言吕剧是真正的乡音。
  张明霞:我们博兴县吕艺镇2007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吕剧艺术之乡”,我出生的村子离吕艺镇几十里地,可以说是从小听着吕剧长大的孩子。我走上吕剧艺术之路,要特别感谢我的母亲,她喜欢听吕剧,我从小就跟着她听戏,耳濡目染,我不喜欢也喜欢上了吕剧。
  说起来,我的名字“明霞”就与一位老艺人有关。当时在我们那一带有个唱青衣特别有名的孙明霞,我母亲对她崇拜得不得了,给我取名时也取了“明霞”两个字,没想到我后来也步其后尘唱起了吕剧,也成了一名青衣演员,所以冥冥之中人生自有其戏剧性。
  齐鲁晚报:两个明霞,两代青衣,后来你们见过面吗?
  张明霞:我五六岁时听她唱过戏,那时她30多岁,但奇怪的是后来我们一直没见面,也没有交往,这是我至今感到很遗憾的一件事。但无论如何,我都想对这位记忆中的前辈说声感谢,两个明霞,两代人,名字里都流淌着吕剧相同的血液。
喜欢演戏的神奇体验
在舞台上从不紧张
  齐鲁晚报:从打小喜欢到第一次登台,经过了怎样的一个过程?
  张明霞:我是1995年进入滨州吕剧团的,当时在电视上看到招生广告,母亲就让我报名了,学了3年,1998年学员期满就很幸运地作为女主角登台亮相了。记得第一出戏是《状元与乞丐》,我演里面的女主角柳氏,一直演到现在,这仍然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人物。奇怪的是,从我第一次登台到今天,在舞台上从未感到紧张过。我老公是剧团导演,他常笑称,“你这人天生就是吃演员饭的”。
  齐鲁晚报:里面有什么窍门吗?
  张明霞:心态最重要。当时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再者我本着会多少唱多少的心态。不错,演员要有谦虚之心,但在舞台上你就得有一种自信,会十分,你尽量往十分里唱。
  齐鲁晚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对艺术家来说戏剧的舞台也许更重要。
  张明霞:台下普普通通,台上光芒四射,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从第一次正式登台亮相,我就爱上了这方舞台,我喜欢在舞台上那种瞬间的神奇的体验。在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很主动、说话很多的人,但一登上舞台,一见到观众,就像见到亲人一样,全身沸腾,台上台下马上判若两人。而且每一部戏,每一次演,都不一样,灯光、舞美、服装、观众、现场气氛,常让我产生灵光一闪的感觉。
  齐鲁晚报:有没有哪部戏给你带来特别大的挑战?
  张明霞:挑战经常是故意与自己较劲,不过去自己这道关不算完!记得2000年排《李慧娘》时,压力特别大。这部戏唱念舞并做,特别吃功。故事讲的是李慧娘和书生裴舜卿之间的人鬼恋。李慧娘尽管是鬼魂,却是一个美丽动人兼有情义和侠义的形象。为了演好她,我一遍遍找感觉,经常把家里当成了舞台,吃饭睡觉都念念有词。好多人都说,演得可以了,但我总觉得不完美,老和自己较劲,直到过去自己这道关。
演悲情人物太投入
尝试多种角色告别忧郁
  齐鲁晚报:在你主演的近20部吕剧大戏中,传统戏和现代戏几乎各占一半,你更喜欢演传统戏还是现代戏?
  张明霞:我本人更喜欢演经典传统戏,像《姊妹易嫁》《泪洒相思地》《逼婚记》《王定保借当》等,这些戏经过千锤百炼,百演不厌。但只要有好本子,我会毫不犹豫地演现代戏,这可能是不自觉地找一种平衡,既坚守传统,又要与现实对接。
  齐鲁晚报:你塑造这些戏剧人物的同时,这些戏剧人物对你的生活和艺术有影响吗?
  张明霞:谈到这个问题,我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曾有过的困惑。我从登台演第一出戏《状元与乞丐》中的柳氏,包括后来演《泪洒相思地》中的王怜娟,《李慧娘》中的李慧娘,《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祝英台,《双玉蝉》的曹芳儿等,演悲剧人物一直是我艺术表演的一条主线,这些人物往往是演到最后就死了。由于太投入,我常常演完后难以走出她们的喜怒哀乐。大约五六年前,有一段时间我心情很忧郁。
  幸运的是团里及时帮我进行了调整,我也有意识地尝试演一些其他类型的角色,如《墙头记》里二怪的媳妇是个彩旦,《谢瑶环》中女扮男装的小生谢瑶环,尤其是现代戏《兰桂飘香》中的从桂兰,是以无棣女企业家从桂兰为人物原型创作的角色。故事讲的是渤海湾里一个贫穷的女孩从磕头磕来的98元钱起家,经过25年风雨兼程,把公司发展成年收入十几亿元、拥有1500名员工的大型民营企业的创业故事。这些戏都让我体验到不同的角色转换,使我再演悲剧人物时,有了进得去、出得来的感觉。
以张火丁为学习榜样
从不担心吕剧的未来
  齐鲁晚报:有人说,只要有舞台存在,艺术家就没有退休的时候。
  张明霞:我今年38岁,这对于戏曲演员来说是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年龄,但整体说艺术上仍处于上升期。我希望能像老艺术家们一样活到老,演到老。现阶段京剧程派青衣名家张火丁是我学习的榜样,她在艺术上的坚守和沉静,她对人物和声腔分寸恰到火候的把握,以及朴实大方的表演风格,都值得我学习。
  齐鲁晚报:最近京剧电影《穆桂英挂帅》《赵氏孤儿》《谢瑶环》在全国上映并受到大家热情关注,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张明霞:戏曲和电影结合,是有意思的戏曲传播形式上的创新。其实吕剧《李二嫂改嫁》《借年》《姊妹易嫁》《半边天》等在上个世纪就被拍成电影了,并极大地提高了吕剧在全国的知名度。如果有机会,我也很愿意尝试拍一部吕剧电影,这是我的一个梦。
  齐鲁晚报:你看好吕剧的未来吗?
  张明霞:我从不担心吕剧的未来。刚才谈到现代戏《兰桂飘香》,我讲一件没想到的事。去年我们剧团晋京演出,没想到深得大学生观众的喜爱。我们演完后谢了几次幕,他们仍不走,想和我们交流,表达对戏曲的热爱,这让我很有感触:只要有机会演好戏,不怕没观众。
  另外,吕剧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它最大的特点是接地气,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道白用的都是类似济南官话的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很能代表山东风格。现在通过开展戏曲包括吕剧进校园活动,开始培养学生观众,相信这些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爱上戏曲。虽然如今戏曲的主要观众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我相信50年后仍会有新的50岁以上的观众爱听戏曲,因为这是我们的乡音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张迪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特朗普的减税计划对华人有何影响?
  • 马克龙胜选,欧盟解体警报暂时解除
  • 李靖一句话彻底折服李渊和李世民
  • 那个春天,我们总是结伙去区公所偷花
  • 除了《人民的名义》还有哪些收视奇迹
  • 老公悄悄帮重病前女友垫付医药费
  • 从东向西横断新西兰,只为一睹煎饼岩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