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11日20:20 中国新闻网

分享
    学生们正在学习研究3D模型。 牛妍 摄

  中新网杭州5月11日电 (牛妍 童笑雨)日前,在浙江杭州第十一中学(下称“杭十一中”)的一个教室里,20多个孩子在摆弄洛阳铲、铁锹、罗盘等工具进行社团活动。杭十一中3D考古社虽然规模不大,只有40多个成员,却已经是良渚博物院的共建单位,同时还得到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学术支持和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可谓“底蕴深厚”。杭十一中是国内第一家将博物院引入学校的单位。

  3D打印作为一种颠覆性创新技术,在医疗、建筑、电子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日,杭十一中另辟蹊径成立了3D考古社,将古老的良渚文明通过现代3D打印技术生动呈现出来,通过最先进的技术呈现最古老的文明,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远古文化。

博物院首入校园,图为展馆现场。 牛妍 摄

  良渚文明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杭州处于良渚文明的中心地带,但很多杭州学生对此却知之甚少。杭十一中的老师们在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学科融合教学过程中,联想到良渚文明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便萌发了成立3D考古社的想法。

  在3D考古社,学生们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洛阳铲、罗盘等一系列考古工具,还能运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良渚文明的代表性器物。

  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3D打印创新实验室的郑毅骞老师以3D打印玉琮为例,向记者介绍了这项技术:“其实就是将琮的建模数据导入电脑,再用环保材料将它打印呈现出来,这其实就是用最先进的技术呈现最古老的文明,让现代科技与古老文明进行结合的过程。”

  “这一举措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在杭州有这样一个先进的远古文明,推进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和创新利用,进一步提升广大青少年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杭十一中校长倪子元有感触的说到。

古老良渚文明时期的工具。 牛妍 摄

  “杭十一中成立考古社是将良渚文明传播给每一个中国人的良好契机,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考古这项崇高的事业当中。”良渚博物院展教部罗晓群说。

  该校社团成员赵同学也表示:“玉琮是良渚文明最具体表性的物品之一,通过3D打印机技术将它们还原,可以让更多国内外朋友更加了解良渚文明。”

  据了解,接下来该校还将组织相关学科老师和考古社的同学参与中英、中法双语版《3D打印一带一路》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之前编写的《文明的符号:摩亨佐-达罗古城与良渚古城》一文已入选这套教材。

  “相信通过中外共同或相似的人类文明的3D立体化呈现,必将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特别是学生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沿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学生群体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倪子元说。(完)

责任编辑:李鹏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日本女人嫁给中国男人是啥结果(图)
  • 阻止对朝战争爆发,文在寅力不从心
  • 公交车月票集,一部行驶着的历史
  • 诗经玩味:《小星》之贱妾与小臣
  • 《麻烦家族》:海清架不住甜言蜜语
  • 你的微信名暴露了你的阶层
  • 美女成灾的乌克兰,男子汉只能是配角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