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13日20:16 中国新闻网

分享
    通往旺兴村绵延盘旋在山脊上的通村水泥路。 冯志军 摄

  中新网甘肃清水5月13日电 (记者 冯志军)经过几辈人的不懈努力,长期对“温饱没有把握”的旺兴村终于接近了几代人朝思暮想的“脱贫梦”。“山低头,水上山”,一句于上世纪大跃进时代提出的脱贫口号,直至近十几年来才得以逐步实现。

  经多年努力,昔日村民住的土坯房、走的泥泞路,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的旺兴村,发展成眼下的山上果树葱郁,山下良田沃野,村庄巷道宽阔,农户房屋整洁,电话、电视、4G网络全覆盖的新农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旺兴村位于甘肃天水市清水县山门镇西南30公里处,平均海拔1700米。全村辖4个自然村186户901人,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户465人,2016年脱贫24户119人,年底贫困人口30户12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65%。

焕然一新的旺兴村村委会和日渐苍老的郭子孝。 冯志军 摄

  与其他饱受贫困困扰的村落不同,历史上的旺兴村与外界长期隔绝,一条盘山而上的曲折羊肠小道是村里外出唯一的通道。无论是村里盖房所需的建材,还是生活用品,都需要沿着这条小路肩挑驴驮。产自当地的粮食和土特产由于长期“封闭”,而鲜有被外界问津的机会。

  “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在中国农村铺天盖被宣传很多年,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过去几十年在不少贫困山区多是个口号。已担任旺兴村村支书20年的郭子孝在上任之初,就对村里脱贫的“短板”心知肚明。于是,修路、通水、建学校成为那时的他每天夜里辗转难眠的脱贫“心事”。

  郭子孝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对于过去的贫困状态刻骨铭心:多年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村民生活极其困难,一直生活在交通阻塞、信息闭塞的原始状态中,过着“吃水靠人挑,运输靠畜驼”的生活,特别是遇到雨雪天气,孩子上学、人们出行都十分不方便。

旺兴村漫山遍野的核桃树。 冯志军 摄

  这里的人太苦了,不通路的时候,买点生活日用品要去十几公里外的乡镇上赶集,盖三四间瓦房所需的砖瓦要用驴从外面驮进来。在郭子孝看来,交通闭塞是旺兴村长期贫困的根源。经四处动员后,村里200余人参与了修路,其中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主动帮忙。三年后,一条十几公里砂石路修成。

  “路开了,种地所需的农药、化肥能用车拉进来了,而村里种植的农作物也能顺利外销。”郭子孝说,近年来,在官方一系列扶贫项目的帮扶下,此前修通的砂石路又被“升级”成了水泥硬化路,村民可以风雨无阻地自由出入,脱贫的门路也多了起来。

  针对吃水困难,村里孩子上学难等困境,郭子孝又带领村民修通了自来水,并争取项目修建了一所现代化的小学。这为祖辈饱受吃水之困、上学之难的旺兴村村民解除了脱贫致富的“后顾之忧”。随后,发展产业成为郭子孝日夜寻思的“心事”。

旺兴村漫山遍野的核桃树。 冯志军 摄

  经过四处取经学习,规模化的核桃种植成为旺兴村脱贫的新思路。郭子孝说,村民对粮食种植有着天然的情感,忽然改种经济作物一时难以接受,在村里试点、历时十年才得以逐步推广开来,如今每亩核桃收入约3000元,加上外出务工收入,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有了二层楼,买车者也有几十户。

  尽管日子越来越好,郭子孝也并不安于现状。他说,现在外出打工越来越不行了,在村子里发展产业才是长久之计,目前正酝酿培育花椒种植,如果推广开来,每年收入将比核桃还要可观。随着村子里交通畅通、环境渐好,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近年选择陆续回乡发展,脱贫致富梦指日可待。(完)

责任编辑:乔雷华 SN098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高富强:中国多数男人没学过尊重女人
  • “赔钱”买不来平安,医闹该怎么治?
  • 唐玄宗的忏悔:错用三人大唐中衰
  • 乱入红楼:宝琴的贵妇潜质
  • 《麻烦家族》:海清架不住甜言蜜语
  • 你的微信名暴露了你的阶层
  • 11天奢华之旅!乘邮轮浪漫欧洲四国游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