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14日19:56 中国新闻网

分享
    5月中旬,位于甘肃深山林区的白河村里随处可见建新房的忙碌场景。 冯志军 摄

  中新网甘肃清水5月14日电 (记者 冯志军)5月中旬,气温渐暖的甘肃深山林区白河村里姹紫嫣红,盘旋蜿蜒于山间的一条通村水泥路将这座贫困村与外界紧密相连,并绵延通达至沿狭窄河谷分布着的百余户人家。连日来,告别了“看天生活”的不少村民,正忙着建新房。

  “以前与镇子联系的道路不通,村里没有自来水,盖个房子是不敢想象的事情。”45岁的白河村村民刘学成在外打工多年,看着村子基础条件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加之这两年一家人“生活能过得去”,一个月前动工的四五间瓦房已经封顶。

连日来,告别了“看天生活”的白河村不少村民,正忙着建新房。 冯志军 摄

  刘学成告诉中新网记者,新房建成后,占地约1亩地的一院老宅土坯房正好被用来搞养殖,目前他家里养着3头牛,还有十几亩地,新房建好后再把养殖规模扩大点,以后的生活还是值得期待的。

  “以前一场雨水就能让村子和外界‘断绝’联系很多天,在村子里干什么都没有信心。”常年在外务工的刘学成对眼下村里的生活环境颇为满意。他说,新房子和城里一样设计了水冲厕所,在家乡发展比外出务工要自由得多,这坚定了一家人留守的决心。

45岁的白河村村民刘学成一个月前动工的四五间新房已经封顶,他特地设计了和城里一样的水冲厕所。 冯志军 摄

  白河村位于甘肃天水市清水县山门镇北部12.5公里处,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0℃左右,属典型高寒阴湿林缘山区。该村辖5个自然村,共112户513人。过去三年,在官方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下,当地贫困发生率从56%降至37%,至去年底有贫困人口40户186人。

  根据官方分析,白河村存在的脱贫短板包括:脱贫任务重、脱贫基础不稳固、脱贫退出短板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对此,补齐各项短板、培育富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则是“对症下药”的脱贫举措。

45岁的白河村村民苗小明在去年底顺利“脱贫”,今年花了5万元盖起了4间新房,并在外墙贴上了用于装饰的白色瓷砖。 冯志军 摄

  39岁的白河村村民康小东过去十年在清水县城周边跑运输生意,尽管早已在镇子上购置了房子,但今年还是花了七八万元在村里盖起了四五间新房,并自己设计了时髦的样式和卫生间的上下水路。

  “以前村子里没法住,遇到下雨天气,泥泞塌陷的山路让村民很多天寸步难行,加上那时手机信号不稳定,村里经常和外界‘失联’。”康小东说,从小在村子里长大,走得再远,这里也是最终的“歇脚之地”,以前地里一年收成少、吃饭没保障,现在村里条件大为改善,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回来。

39岁的白河村村民康小东尽管早已在镇子上购置了房子,但今年还是花了七八万元在村里盖起了五间新房,并自己设计了时髦的样式。 冯志军 摄

  山门镇党委书记韩勇向中新网记者表示,道路修好了,村民能在自家门口坐上班线车;以往买来的东西只能运送到镇政府所在地,到村里要经过农用车转运或人力运输,费劲费力,还极易造成损坏,现在可以直达家门。过去由于山路崎岖,农产品运不出去、收购的客商进不来,收购价格往往也压得很低。

  “道路的通畅,交通通行能力显著提升,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明显加快了。”韩勇说,在道路未建成之前,路成了贫困村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随着山门镇玄头、旺兴等一批“天路”和玄头至元龙、旺兴至陇东等“断头路”的打通,原本打算外迁的群众不搬了,在自家院内建起了新房子。(完)

责任编辑:刘光博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高富强:中国多数男人没学过尊重女人
  • 不就开个会么,北京人见多了!
  • 唐玄宗的忏悔:错用三人大唐中衰
  • 乱入红楼:宝琴的贵妇潜质
  • 《麻烦家族》:海清架不住甜言蜜语
  • 你的微信名暴露了你的阶层
  • 11天奢华之旅!乘邮轮浪漫欧洲四国游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