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17日21:42 中国新闻网

分享
    图为:82岁的钟先信教授展示自己的手绘机械图。 吕山 摄

  中新网重庆5月17日电 (记者 韩璐)自制教学实习报告封面、手绘机械设备教学卡片、手绘科研日志封面……因为多年前的手绘图,重庆大学82岁的钟先信教授在学校“意外走红”。

  钟先信教授是重庆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研究机、电、光一体化高新技术,获得了两项国家级和多项省、部级奖,申请多项专利,发表论文200余篇。

图为:钟先信教授手绘的教学资料。 吕山 摄

  让钟先信教授“意外走红”的,并不是他深耕多年的机、电、光一体化领域,而是他给学生授课时使用的手绘图。

  “我中学的时候,学校讲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有美术组,我常跟老师去写生,后来画画就变成了一个爱好。”钟先信告诉中新网记者,读中学时物资不充裕,上学使用的笔记本都是自己绘制封面,装订成册。

图为:钟先信教授手绘的教学资料。 吕山 摄

  1957年,从重庆大学机械系毕业后,钟先信留校任教。从那时起,科研本、机械教学卡片、教学报告都是钟先信亲手绘制。

  “50年代没什么机械类的教材,只能去一线工厂实地看过那些大机器后,回来照着画出来,再拿给学生们看。”钟先信说,当时为了准确画出大型机械图,自己曾专程到长春汽车厂和沈阳重机厂去参观学习,搜集教学资料,回来后制作成教学实习报告给学生们看。

图为:钟先信教授1962年手绘的教学实习报告《冷冲模和锻模制造工艺》。 吕山 摄

  除了绘制教学实习报告,每个寒暑假提前画好教学卡片也是钟先信的“必修课”。

  “一个学期要使用的2、30张教学卡片,都要在寒暑假提前画好。”钟先信说,虽然机械属于理工科,但是老师不能空口教书,“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困难,不像现在有电脑、照相机,图像的东西不能光口述,要让学生看到实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手绘。”

图为:钟先信教授手绘的教学资料。 吕山 摄

  “虽然后来科技进步,上课可以用电脑放PPT,但我觉得这并不是机械图最好的呈现方式。”钟先信说,画图不仅是画出图像,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用电脑有点投机取巧的感觉。”

  “我现在依然在画画,这些机械图还是‘信手拈来’。”在钟先信眼中,手绘教学卡片这样的事“非常普通”。“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你连一张机械图都不能随手画出来,怎么能教好学生呢?”

责任编辑:李伟山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孙秀萍:日本人为了睡眠如此疯狂(图)
  • 共享单车上私锁,这些人是咋想的?
  • 他的乌鸦嘴预言了南唐的命运
  • 薛宝钗品格之源来自哪里?
  • 关雎尔就是职场中的“比特币病毒”
  • 高小凤和高玉良是真爱吗?
  • 美呆!新西兰,你来了就不想离开(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