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22日06:54 南方日报

分享
通过开发运用快筛快检技术,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得以对餐馆的食用油开展现场检测,大大提升了监管效能。石耀轩 摄

食药安全

今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作为食药监管理念和方式创新的代表,上台为各地监管部门传授经验。食药监管的“广式创新”探索,更是登上了《中国医药报》头版头条,成为广东努力走在全国前列的又一鲜明注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强监管、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工作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依法从严监管,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强风险防控和事中事后监管,构建“1+N”食品药品监管制度体系和“下沉两级”网格监管团队,为维护全省食品药品安全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积极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

通讯员 石耀轩

强化食药监管法治保障

广东构建“1+N”

食品药品监管制度体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行政中,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法制建设,从公共安全战略高度,加快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

近年来,广东已在全国率先修定出台《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制定出台《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管理条例》,积极推进《广东省化妆品安全条例》立法工作。

仅2013年一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就向省人大报送6个立法规划建议项目,有4个项目顺利进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其中,《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修改)、《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新制定)、《广东省化妆品安全条例》(新制定)3个项目,列入“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的第一类项目(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规草案),《广东省在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新制定),列入“以促进转型升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重点的经济领域立法”的第二类项目(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规草案)。

业内人士指出,4个项目同时列入五年立法规划,并在本届人大52个一类项目中占3个,是我省在食品药品领域立法工作的重大突破,反映出新时期食品药品地方立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于2015年7月31日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此外,省政府规章《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14年12月4日颁布实施。

加快地方立法,将国家法律规定和广东地方具体实际相结合,补齐法律体系的“短板”,无疑将进一步提高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的法制水平和法治能力。

与此同时,广东还着眼实现监管职能和方式从注重事前行政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印发了《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

围绕落实《实施意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从14个方面,制(修)定出台70多个配套规范性文件和工作制度,形成“1+N”食品药品监管制度体系,构建横向涵盖食品药品监管每个环节的行政行为,纵向涵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各个层级的工作机制。

而除了规范性文件和工作制度,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监管工作规范,包括监管清单、监管标准、监管责任,明确监管什么、如何监管、谁来监管,做到有制度就有流程,有行为就有痕迹,有工作就有评价,有监管就有责任。

“两法衔接”助力南粤食药安全

三大专项行动

联合打击食药违法成效显著

食品药品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由于食药领域量大面广的消费总量、“小、散、乱、低”的产业基础、相对缺失的诚信环境、滞后的企业主体责任意识等诸多监管难点,整体上制约着食药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

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的权限,与当前制假售假等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查处需要的矛盾,便是一个具体的难点。近年来,广东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强联系配合,依法严惩各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其中,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公安厅,在食品药品信息沟通和联合发布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积极探索。

每年举办的石龙食品药品打假协作论坛,为全省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公安干警以及知名医药企业代表提供一个高效权威的合作交流平台;不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进行信息发布前舆情应对分析;不定期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发布重大食品药品案件信息,通报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总体情况等多种形式,在信息发布方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加大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近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还联合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行动,联合打击食药违法犯罪行为。

如在2016年,相关部门就联合开展了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违法犯罪的“清源行动”、打击药品(含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犯罪的“雷霆行动”、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的“蓝剑行动”三大专项行动。通过抓专项,促办案,多个部门重拳出击,查处了一批重大食品药品违法案件。

据介绍,全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三大专项行动中合共摸排线索近9000条,立案近7000宗,移交公安机关涉嫌犯罪线索1133条,罚没款4800多万元,涉案物品货值2亿多元,两部门联手打掉窝点22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11人。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各地在专项行动中,注重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协作,发挥各自优势,紧密配合,联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有力提高了打击效果。

如广州市食药监局联合公安等部门,对全市大型农贸市场、街面食品零售摊档等重点单位进行联合摸排和秘密抽样,实现检测鉴定、调查取证等关键环节与公安部门无缝对接,提升了打击效能。佛山市食药监局派出专门小组协助公安部门对其扣押的壮阳类、减肥类产品共80多批进行快筛快检,充分发挥食药监部门的技术优势,形成联合行动合力。

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力争上游

“3+2”试点模式

创新理念聚焦民生

食药安全监管,既要严刑重典打击违法犯罪,也要树立榜样先进带动后进。

近年来,广东省紧紧抓住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机遇,以广州、深圳、佛山三个国家试点城市加珠海、中山两个省级试点城市的“3+2”试点模式,坚持“社会认可、群众满意”原则,强化创新监管理念,突出示范带动引领,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城市品牌效应初显,五个创建城市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均位于全省前列。

对于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主要领导亲自督导、靠前指挥,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争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排头兵,并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工作事宜,高层统领,高位推动。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召开全省动员大会、示范工作推进会进行动员部署,与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等重点任务。

各试点城市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高规格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各方力量和资源,以实际行动以上率下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机制,为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借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各试点城市着力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大手笔投入提升监管能力,探索以法治方式维护食品安全,形成了一批新的制度机制。

其中,广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第一家市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中心,启动建设“食品检验检测综合分析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平台”,还率先以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广州市临近保质期和超过保质期食品管理办法》,明确了临近保质期食品、超过保质期食品的界定和相关要求。

深圳市自2014年起正式实施跨“十三五”、总计投入24亿元的食品药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从检测能力、风险交流、质量及标准体系、信息化等15个方面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佛山市出台了《佛山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集中管理办法》,使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走上了合法化、集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为食品加工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律保障。

各试点城市注重从实际出发,创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大胆探索符合实际、富有实效的监管模式和制度机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和广泛支持。据华南食品安全研究发展中心针对5个试点城市的居民满意度测评显示,5个试点城市居民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为71.58,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食品安全常识普及率高达91%,营造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权威访谈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省食安办主任骆文智:

“十三五”期间让食品药品安全更有保障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实现一系列目标和任务

南方日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广东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未来在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方面,我省将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骆文智:今年初印发的《广东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期末,着力构建起体制机制统一权威、技术装备先进精良、队伍素质专业过硬、监管能力科学高效、社会共治人人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我们确立了坚持五大原则:坚持执政为民、依法监管,坚持改革创新、全程监管,坚持强化能力、注重效能,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共治,坚持预防为主、风险防控;重点建设七大工程:执法装备达标建设工程、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建设工程、示范创建引领建设工程、“智慧食药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工程、科普宣传教育建设工程;着力构建十大体系:构建职责清晰责任体系、构建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构建科学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严厉法治监管体系、构建权威规范执法体系、构建保障有力支撑体系、构建高效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效能优先服务体系、构建多元社会共治体系和构建对外交流合作体系。

《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食品抽检量达到5批次/千人*年,基层执法基本装备配备率达到100%,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常规检项能力参数覆盖率(省级100%,地市级80%,县级60%),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常规检项能力参数覆盖率(省级100%,地市级90%),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达到600份/百万人口(其中严重的达30%,新的一般和严重的达50%),公众对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0%等六大发展指标。

坚持能力建设

提高专业监管能力

南方日报:广东作为食品药品生产消费大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任务重,对于监管能力要求很高,未来我省监管部门将如何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能力?

骆文智:广东作为食品药品产业大省,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约110万家,居全国首位。监管工作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为此,《规划》围绕“技术装备先进精良、队伍素质专业过硬、监管能力科学高效”,以重点建设工程为抓手,提高专业监管能力。

一是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建设工程,建立以省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龙头,地市级和区域性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县(市、区)级检验检测机构为基础,乡镇(街道)派出机构快速检测室为网底,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和企业自检机构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

二是“智慧食药监”建设工程,建成省级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以及覆盖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统一信息网络;

三是基层执法装备达标建设工程。每个乡镇(街道)派出机构实现“1台执法车辆、1个快速检测室、1台打印机、1台复印机、1台传真机;每人1台移动执法终端、1台电脑、1台执法记录仪”;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建设与我省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相适应的综合管理和专业人才队伍,探索建立食品药品专职检查员队伍,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审评认证、不良反应监测队伍建设,“十三五”末期,大学本科以上人才比例不低于90%,食品药品监管紧密相关专业人才比例超过75%。

第一现场

佛山全国首创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模式

既破监管难题 又推动产业升级

“以前熟食管理可没这么严格,烧腊行业也传出不少负面新闻,让很多人对烧腊食品望而却步。”站在佛山南海区西樵食品集中加工中心的厂房前,安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仕辉这样说道:“现在进入中心集中生产很多东西都规范了,生意也做大了,以前我只有一家店,现在已经有二十几家加盟店了!”

食品小作坊,一直是各地的监管难题。在广东佛山,当地监管部门却通过企业运营、质量管理、强制检验和产品溯源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开创性地采取了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模式,为传统食品产业的升级发展试出了一条新路。

据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介绍,早在2009年,佛山就尝试在南海区统一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使食品小作坊由零散经营转为集中统一生产,由无证照黑“窝点”变为经登记注册的合法经营企业。

2013年,佛山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食品小作坊集中监管模式。在中心建设过程中,连续3年对集中加工中心场地租赁进行补贴,平均每平方米补助5元。

为促进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自2016年起,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积极开展政府规章的起草及立法调研,并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完成立法工作,于2017年5月1日正式施行。

据统计,佛山市食品小作坊数量从2009年1000多家减少为现在的295家,而入驻集中加工中心的食品小作坊产品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6年第三季度食品集中加工中心的日均熟食销量达45吨,销售额315万元,同比增长185%。

通过建设集中加工中心,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由分散向集中、由个体向群体、由简单向系统的快速集聚,实现规范化、园区化、工业化、集约化发展。目前,佛山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食品集中加工中心达到14个,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265家食品小作坊入驻经营,占全市小作坊总数的九成,主要生产烧腊、卤水和豆腐等地方特色食品,供应全市280个市场1千多个熟食经营档,辐射广州、清远、深圳等地。

“政府政策一出来我就投了两千多万在中心,现在政府对小作坊也立法了,也有了扶持政策和补贴,我对中心更有信心了。”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食品集中加工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艳芳说,“希望政策和法规能落到实处,大家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一起干,搞好食品安全,为市民办一件实事!”

数据回放

2016年监督抽检总体数据

●全省2016年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5.82%、99.21%、97.7%、95.6%、95.5%,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总体平稳。

广东省食品药品产业2016年数据

●广东省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为7073.21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39.92亿元,约占全国主营业务收入5.5%。

●全省餐饮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96.59亿元,占全国餐饮收入的9.8%,排名第一。

●全省生物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约2400亿元,居全国前列,约占全国的8%;其中,规模以上药品生产企业的总销售收入为16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2%;利润总额2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7%。全省规模以上药品生产企业年销售额5-10亿元的有13家,10亿元以上的有17家,拥有境内上市医药企业28家。

●全省医疗器械生产总销售约1100亿元,约占全国20%;保健食品生产总值约600亿元;化妆品生产总销售约2200亿元,约占全国70%,各项数据均居全国第一。

●全省现有国家药品批准文号12721个,中药保护品种190个,药品包装材料、药用辅料批准文号分别为485个、62个,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号3610个;I、II类医疗器械产品共8440个;执业药师58609人;各项指标均在全国领先。

责任编辑:李鹏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看东京轮椅姑娘如何乘地铁上班(图)
  • 官员为何要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
  • 李白一生最后一首诗可说是他的墓志铭
  • 放荡不羁史湘云,错投女儿身
  • 《老炮儿》导演心中燃烧的武侠魂
  • 你为何嘴上抱怨,却一再原谅暴力渣男
  • 速码!新西兰自驾,衣食住行全攻略(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