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6月01日23:06 央视财经

分享

  原标题:[调查]太痛心!上万座客家土楼陷窘境!人去楼空、残败不堪…

  福建省古村落资源十分丰富,无论内陆丘陵山区还是沿海地区,都有分布。仅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646个村落,福建省就有48个,占全国7.4%,与山西省并列全国第三名。可以说,每一处古村落都是研究福建历史的“活化石”,那么这些古村落保护现状如何呢?

  客家土楼人去楼空 残败不堪让人心痛

  2016年,动画片《大鱼海棠》中,福建古民居“客家土楼”规模宏大、工艺精湛、装饰华丽的建筑风格让人印象难忘。这些土楼的绘画原形正是来源于福建境内的古村落,历史最早的可追溯到两晋时期。

  戴志坚,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他就开始对福建50多个传统村落的古建筑进行保护性研究和建筑测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担心如果没有科学的保护,这些古村落也许只能遗憾地留存在教科书或是影视作品中了。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戴志坚:福建省跟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也是一百零几个,中国传统村落在福建省有150几个,还有省级评出来的384个,你能保住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也算成果了,但现在我担心连这个三分之一可能都难。

  在戴志坚的研究中,2008年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除了榜上有名的7个古村落和46座方圆土楼得到了保护外,还有1万多座土楼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而最让他心痛的就是自己的家乡漳州市洪坑村,这个儿时给过他无数欢歌笑语的土楼建筑,经过多年风化,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戴志坚:本来这个井沿,非常漂亮的雕刻的八角形的雕刻,后来也消失了,就被人家偷走了。现在没办法只能村里面去刻一个过来,又花钱,这个已经没有历史的痕迹了。

  2013年,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戴志坚的家乡漳州洪坑村榜上有名。整个村落占地130公顷。而在古厝里,最具特色的就是这座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建造的“鸿湖乐居”。戴志坚的表哥戴开明也曾是土楼里的居民。但如今让人遗憾的是,原先18户人家的“大院”,早已人去楼空。有些房间早就塌陷,横七竖八的房梁斜在墙上,镂空的窗棂摇摇欲坠,嵌在石缝间的野草似乎孤独地倾诉着这座土楼的过往。

  没被完善保护下来的不仅仅是土楼,洪坑村是明末清初的古村落。全村以戴姓为主,族谱中可查阅到众多文人将相。44代传人戴益真听祖辈代代相传,当年,老祖宗带领子孙在村北建了七房大厝,历经雍正、乾隆两朝,花费了三代人的心血才建成,最为恢弘的是三房的建筑,但2008年的一场大火让这个漳州市的文物保护点付之一炬。

  今年56岁的戴清港是住在四房的戴家44代传人。他家的墙壁上贴着各房亲友捐资修建的善款明目。前后已花去50多万。这也是村里目前保护相对完整的建筑。大厝分三进院,条石砌基,青砖砌墙,纸筋黏合,红色板瓦屋顶,典型的闽南风格,显现了曾经的辉煌。

  福建省漳州市洪坑村村民戴清港:听老人家说以前打石工,他是工钱是怎么计算的,打一斗碎石,打出来的碎石用一斗银来换的,工钱是这样算的。

  但让戴清港感到发愁的是亲友筹集的50万资金早就花完了,而整个院落的修缮仅仅完成了一半。戴志坚同样也在为钱发愁,他曾用一年的时间为家乡作出了系列的修缮规划,也因为资金问题而搁浅。

  戴志坚:这是以前我帮他做的规划图,规划完以后也就在那边搁着,现在没有钱。我想只能暂停,拿到钱再来做,政府重视还是不够。

  而这次回乡之旅,戴志坚还惊讶地发现原本3000多人的村子,大部分房子都是空空的,很苍凉。在他眼里,迁走的每位村民似乎都带走了儿时一部分村落记忆。家乡这个小村的历史和文化也许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散了。

  申报非遗保护传统工艺  搞旅游护村庄难解燃眉之急

  福建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大量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福建悠久农耕文化的结晶,体现了和谐、多元、具有强烈区域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但古村落的保护并不尽人意。这些年,戴志坚教授在省内调研走访就发现,越是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快的地区,古村落被破坏就越严重,传统建筑消失的速度就越快。

  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位于围头半岛东侧,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海防,下令设立沿海卫所。明洪武二十年开始建福全所城,这座城池以花岗岩条石垒砌外墙,中间夯土填实,相当坚固。福全所城数次击退来犯的倭寇和海盗,成为保障东南沿海一方安宁的海防重镇。600年来光阴荏苒,城墙上的坚石似乎还留存着所城抗倭的记忆。

  这天上午,福全村的古城研究保护委员会秘书长蒋福岱请来了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戴志坚教授,想让他为所城千户的遗址修缮提些意见。没想到戴志坚看到只剩下地基其它都被毁掉的旧址,连连摆手摇头。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戴志坚:现在不要盖了,盖了没意思,一点东西没有了,乱花钱。

  福全所城200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全村更是在2007年就入选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是站在高处俯瞰整个福全村全貌会发现,很多村民拆掉了旧居,在旧宅基地上建起小洋楼,少则三层多则五层。这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住宅外墙贴着磁砖,安装铝合金窗,古村建筑倒成了其中的点缀,很难被发现。这座明代的祠堂就被包围在洋楼的中间,戴志坚仔细地审看着祠堂翻修的用料,又一次哭笑不得。

  戴志坚:我最恨琉璃瓦,他偏偏修琉璃瓦,但是老百姓用琉璃瓦,它耐久。而且一下子做好以后,至少20年不用修。普通瓦一个冰雹或者一个台风来,就把它给搞坏了,所以这是一个矛盾。

  福全村常住人口1000多人,旅居海外人口有5000多人。这些海外游子会经常引进民间机构做古村落保护,但是由于过度修复,用了不恰当的建筑材料和工匠做法,反而造成了加速性的破坏。传统村落难以保护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老百姓有了钱都会选择盖洋楼,没人再会去住老房子。

  福建省晋江市福全村党支部书记陈琪琪:大概有三层到四层左右,造价可能在60万左右,60万到80万、100万不等。

  由于传统村落的民居,大部分属于县文保单位以下的低等级文物,没有国家专项资金可供使用,这些破损的老屋都应该由产权所有人负责修缮。可是产权所有人是否具备修缮能力成为了实际修复工作中面临的一道大难题。如果政府不投入资金,老百姓个人又没有保护意愿的话,一切就很难进行下去。

  为了积极开展古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工作,在2014年晋江市就出台文件,成立了晋江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传统建筑管理委员会,颁布了补助业主50%修缮费用的奖励办法,希望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这种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发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

  就在晋江研究如何挽留古建筑的时候,隔壁70公里的岵山镇,古村保卫战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刚刚拨下来的中国传统村落的300万奖励款,只够修十几栋老宅的房顶,村主任陈祖斌这些天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抓狂。

  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村主任陈祖斌:在上面的瓦片造价要几十万,因为现在人工费比较高,上面做的师傅一天要三百块、三百五十块左右。现在如果那个房子全部倒了以后再修,那更贵。

  传统的瓦片出自宋代的瓦窑,鼎盛时期,岵山镇像这样的瓦窑有三四十家,但目前仅存一家。看似简单的瓦片,却要经过好几道工序,一片黑瓦一块钱,成本就要8毛,利润低,又是体力活,年轻人不愿意干,瓦窑只有四五位老工匠,会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但全镇古建筑的修复必须要用到这种黑瓦片,从去年起,岵山镇的镇长郑祖梧就开始将瓦窑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保护这即将逝去的传统工艺。

  福兴堂占地1400平方米,是民国时期永春富商李武宗、李武庸两兄弟出资兴建的,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后人李光泽住在这里,他的家门槛都快被游客踏平了。这里共有22个房间、6间厅堂、5个天井。在门户、窗棂、廊檐等处,饰有大量的木雕、石雕和泥塑。整个造型栩栩如生,显得大气而有格调。但是这些年,因为年久失修,风化过度,李家大院也面临着房顶长草、瓦垅漏水、梁架坍塌的危机。

  福建省永春县县岵山镇镇长郑祖梧:比如说你如果给它上了油漆?可能就破坏它原来的那种风貌,现在这种维修也是一个问题了。那要怎么样更好地来保护,这还是一个课题。

  一方面古村落中大量的老建筑需要修复,政府未必能承担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老建筑的所有权并没有改变,用公共资源用于私人物业的修缮存在不合理,在现实中很难开展。郑祖梧一直在思考,古村的保护开发是否可以通过租赁、收回老建筑的产权等进行保护开发。

  李光泽:我是看以后那个发展规模做得怎么样来定的。我们这些原著人,住房的人都是通情达理。

  这几天,郑祖梧在调研中,还有一个想法越来越强烈。如果在宋代瓦窑附近搞一个体验基地,把茂霞村的古村落作为主题,把塘溪村的李家大院作为亮点,搞成一个旅游套票,这样的资源整合没准能体现出更大的优势,也能为古镇争取到更多的项目资金。

  见人见物见生活 活态文化救活古村落

  地方财政加大投入是传统村落保护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古建筑的日常维修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何来保障?如何留住古建筑的同时让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机? 

  这一天的阳光特别明媚,74岁的老人吴美熙在自家的庭院里,欣慰地看着师傅们修缮着祖辈留下的宅院。为了这一天,他整整付出了30年的心血。

  福建省龙岩市培田村村民吴美熙:都是原来的铁环,这些都是老的,你看这门都是,这是明末清初当年的门,它还可以用,就按照原样装回去了,这门的大小也是都一致的。

  吴美熙的祖宅坐落于龙岩市培田古村落,是明末清初的古建筑,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面积1200多平方米,分40个房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这次200多万元的修缮费用都是由政府来出资。

  吴美熙:这个是我们老的这个窗的窗框,它现在就是按照老木板做。我就按照原样修复,像这个就原汁原味的。

  从吴美熙的二层阁楼上,能眺望到培田村的远景。整个培田古村是一个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明清客家古民居建筑群,由30幢明清时建的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组成。它在2012年就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就是这样一个小村落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5处。而吴美熙的宅院是第一批获得批准修复的文物保护点。

  福建省龙岩市文管办主任李史明:经过立项的程序,然后要进行实际方案的设计、评审、公开招投标,施工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我们文物局修旧留旧的一些规程,来开展文物维修。

  培田古村落能有今天的保护,与30年前吴美熙的一个善举密切相关。那时的吴美熙是南山书院的校长,比起村民有很高的文化觉悟。当他发现村里有各种雍正、乾隆年间的匾额时,就有收藏保护的想法,而那个时候的村民也积极响应。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村落,吴美熙和当时负责文化的副县长费尽心思邀请到了同济大学的知名教授阮仪三到古村进行调研。

  吴美熙:走到村中间就是一言不发我讲怎么搞,这些专家都是一语千金。那个我就问我讲教授,我们培田这个地方有价值吗?‘哇’他讲啊,这是国宝这是国宝。

  在那次对古村的规划中,吴美熙贡献出自己20多年来几万字的手记文稿,以及更新了8个相机留下的珍贵照片。得到了知名专家的认可与帮助,整个培田都沸腾了。

  吴美熙:一个月拆了七十八间的猪舍厕所,而村民一平方十块钱的补助,还自己动手拆,那时候就说明一个干部的积极性,亲自动手,一个群众的主动配合支持,根本没有要你们报酬。

  为了避免在古村过度的建设而破化古村的古朴氛围。2014年,占地76亩的培田新村开工建成,160户700名村民已搬迁入住。餐馆、旅店、商铺,完善了古村旅游服务的各项设施。新村的建设风格吸取传统民居黑瓦、坡屋顶、青砖墙的特色,与古村相得益彰。

  福建省连城县副县长罗丽琴:14年间,我们从国家到地方,筹集的各类资金已经累积2.4个亿。

  2013年培田古村有了真正的盈利性收入,特别是 2016年接待游客11.6万人次,门票收入272.8万元。村里成立的古村落保护理事会是唯一有权动用旅游收入的机构。

  罗丽琴:那作为理事会他的这个分成所得,就是从我们门票的收入的税后百分之二十五到二十八的分成给理事会。

  合理收入、合理支配化解了很多矛盾。这笔资金的40%用于全村村民旅游开发的补偿,其余的40%支付全村的医保、孩子的教育、特困户的安抚、最后剩下的20%留作公益资金。利用古村吸引游客,利用新村完善的设施服务游客,培田在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探索着更积极的方式。

  罗丽琴:现在我们培田叫做活态文化,在古村落里面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所以这一块我想需要我们政府,来对老百姓进行一个合理的引导,把这个老百姓的积极性给他带动起来。

  半小时观察:

  传统村落保护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它自身的造血功能。因此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发展民宿、旅游,拉动三产,这样可以反哺遗产保护,更可以吸引年轻人回流,也可以使村民得到实惠。

  然而,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也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如何能留住原住民,使古村见“房”也见“人”是更多村落还需要思考的问题,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更多困境也需要继续探寻答案。

 

责任编辑:初晓慧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徐静波:日本农民一年收入有多少(图)
  • 广场舞冲突背后,要自由还是要秩序?
  • 为什么说皇太极是中国式摔跤的倡导者
  • 被宝钗抛弃史湘云竟让林黛玉不淡定
  • 《有毒蜂蜜》:爱情是彼此的砒霜
  • 有没有一个人,曾让你卑微成狗
  • 奥地利:让女人尖叫的奢华水晶宫殿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