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6月09日09:25 中国新闻网

分享
    图为青海省“东大门”民和县打造的千亩油用牡丹基地。(资料图) 石延寿 摄

  中新网青海民和6月9日电 题:青海高原鲜见油用牡丹开出“致富花”

  作者石延寿张添福

  6月,记者在青海“东大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发现青海高原少见的油用牡丹,已在该县西沟乡南垣村连片种植数百亩。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当地打造的千亩油用牡丹基地,不仅成为青海“东大门”一片靓丽的花海风景,也成为当地百姓的脱贫“致富花”。

图为青海省“东大门”民和县打造的千亩油用牡丹基地。(资料图) 石延寿 摄

  一村一品:油用牡丹落户青海“东大门”

  南垣村原来是民和县西沟乡的贫困村,核定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150人。实现稳定脱贫,需要有稳定增收的产业支撑。西沟乡最终选择了“浑身是宝”的油用牡丹。

  据了解,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木本油料作物,花可供观赏,籽可榨油,花蕊可做茶,花瓣和花叶可做化妆品,根又可入药,可谓全身都是宝。另外,油用牡丹为多年生灌木,栽植后第三年开始结籽,五年后进入盛产期,50年可以不换茬,耕作成本低,堪称是“铁杆庄稼”。

  南垣村油用牡丹发展采取“企业+农户”模式,民和县绿禾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计划流转土地1000亩用于油用牡丹种植,目前种植的650亩已经开花,今年秋季计划再种植350亩,达到1000亩的种植规模。

图为农户在千亩油用牡丹基地劳作。(资料图) 石延寿 摄

  牡丹花开:开出脱贫“致富花”

  记者走进油用牡丹基地,南垣村村民白福学正在除草。他家3亩耕地全部流转给了企业,还签订了12年流转合同,每年每亩土地流转费为700元。

  白福学说,自己在牡丹地里的收入远不止土地流转费。“年龄大了,到外面打工已经没人要了,现在在家门的牡丹地里打工,苦不大,日工资100元,现在已经在这里干了2个月。”

  西沟乡党委书记马学贵介绍,南垣村19户贫困户还以土地流转形式入股51亩,自行种植管理22亩,对贫困户自行种植管理的,前两年内企业每亩补贴1500元管护费,并提供管理技术指导,第三年后由企业按不低于保护价收购贫困户的牡丹籽粒,让贫困户依托种植油用牡丹实现稳定增收。

  据了解,油用牡丹生长第三年,就可以结籽300斤以上,第五年达到盛产期后可结籽500斤以上。按每斤10元的收购价估算,第三年亩均收入将达3000元以上,五年后可达5000元以上。

  以花为媒:打造花海休闲园

  马学贵告诉记者,当地还想依托天井峡景区,打造以牡丹为亮点的乡村特色旅游休闲园。

  民和县绿禾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志栋介绍,他们要在南垣村建成40亩薰衣草观赏园、5000株紫叶稠李观赏林、35亩桃花观赏园、50亩牡丹观赏园、15亩金丝皇菊观赏园和5亩芍药采摘园,让南垣村成为真正的充满花海风情的乡村休闲园。

  何志栋说,企业将以南垣村千亩油用牡丹基地为龙头,将油用牡丹种植向民和全县范围推广种植,计划在2020年前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完)

责任编辑:邹少欢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深度解密中国“三大高考牛校”(图)
  • 呵斥老汉强吻女童,女司机值得点赞!
  • 差点被汉武砍头的张骞咋就成了哥伦布
  • 鬼故事:面包车里的诡异小女孩
  • 欢乐颂里的长辈,战斗力比异形还高!
  • 会“使坏”的女人,更容易幸福!
  • 杭州最牛的民国风酒店什么样?(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